人民法院報成都9月22日電 業主個人詳細信息被物業公司在小區內張貼公布,此舉是否侵犯了業主的隱私權?9月21日,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人民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某物業公司清除所張貼的公告中原告家中的固定電話和手機號碼等內容,書面向原告賠禮道歉。
原告謝女士是成都市某小區業主。今年5月,小區物業公司向業主發送關于成立業委會相關事宜的手機短信。短信涉及業主謝女士及配偶劉先生住址的具體單元房號。后物業公司又在小區樓梯間和電梯內張貼涉及謝女士及配偶姓名、單元房號、座機和手機號碼等信息的公告,并制作展板在小區入口公告公示。公告中雖隱去了姓名,但仍有謝女士具體門牌號等內容。
謝女士遂告上法庭,認為物業公司未經同意,擅自公布自己的婚姻狀況等個人信息,不僅侵犯隱私權,還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訴請法院判決物業公司清除公告和展板,在小區內向原告公開道歉并在樓道和電梯內張貼道歉信,以消除影響,并賠償精神損失費5萬元。
被告辯稱,原告的房屋所有權證所記載的房屋所有權人為原告謝女士,因其配偶劉先生要以業主身份擔任業委會成員,才披露二人的夫妻關系。公布的三個聯系電話繳費人雖是原告,但實際使用人是劉先生。小區業主的電話號碼及住址在小區內有一定的公開性。正因劉先生擔任了業委會成員等特殊身份,已主動或通過業委會公示方式將相關信息向小區業主進行公布。原告起訴所涉及的信息不屬尚未公開的隱私,且物業公司的公告沒有超過小區范圍,因此并未侵權。
(盛 莉 夏旭東 賀曉瓊)
■法官說法■
公民隱私權不可侵犯
法院經審理認為,依照我國現行法律,自然人的姓名、住址、聯系電話屬于自然人的個人隱私。自然人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是否向他人公開隱私以及公開的范圍和程度等方面具有決定權。
劉先生在作為候選人參加小區業委會委員的選舉及當選后參與業委會活動的過程中,已主動將其姓名、家庭住址和聯系電話在小區內公示。而原告及配偶劉先生所居房屋的所有權人登記為原告謝女士,劉先生要以業主身份參加選舉就必然會公開謝女士姓名以及與謝女士的夫妻關系。因此,原告姓名及婚姻狀況、配偶姓名、家庭住址及手機號碼不屬于原告尚未向小區業主公開的個人信息。但原告的家庭固定座機電話及本人使用的手機號碼未向小區業主公開,故該信息為原告尚未公開的個人信息。
物業公司向業主發送短信、張貼公告、制作展板發布公示,內容涉及的原告配偶姓名、原告家庭住址等信息因已向小區業主公開,故未侵犯原告的隱私權。但物業公司未經原告許可,公告原告座機電話和本人手機號碼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隱私權,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因本案是由于被告發布的公告中包含有原告不愿公開的個人信息而侵犯其隱私權,不涉及在侵權造成的影響范圍內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問題,故法院判令被告以書面形式向原告道歉。本案中,物業公司的侵權行為屬于在履行物業管理職務過程中考慮不周、行為不當,雖然侵犯了原告的隱私權,但原告并無證據證明其因此受到影響。因被告的侵權行為和侵權后果輕微,并未對原告造成嚴重的精神損害,故法院對原告賠償精神損失費5萬元的訴請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