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前中美雙方共同發布的《關于加強中美經濟關系的聯合情況說明》,中方已決定向外資保險公司開放交強險。這意味著外資保險公司將介入近千億元規模的中國交強險市場。這一事實會否對國內保險業格局造成沖擊?
國際商報報道 “如果說外資提供的服務和工作效率比國內好的話,我會首選外資交強險產品。”上海車主季先生的這番話或許會讓許多國內車險公司感到壓力。
根據日前中美雙方共同發布的《關于加強中美經濟關系的聯合情況說明》,中方已決定向外資保險公司開放交強險。這意味著中國保險業的全面開放。國際保險巨頭將介入近千億元規模的中國交強險市場。
然而,面對“外國鯰魚”的來襲,無論是國內保險公司還是業內專家并不擔心。他們普遍認為,交強險網點建立需要長時間的準備及投入,在國內市場格局已很難改變的情況下,具有相當規模的中資公司并不會因此遭受沖擊。
外資青睞賠本買賣?
交強險,即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中國內地首個由國家法律規定實施的強制保險制度。
資料顯示,從2005年開始,除合資壽險公司外方股比例不得超過50%、外資產險公司不得經營法定保險以外,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已享受國民待遇。而交強險正在“法定保險”之列。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執行院長郝演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一直未開放交強險市場是因為“這是強制保險,強制屬于立法通過的政策行為,而政策業務對外開放爭議很多”。
但以“不盈不虧”為原則的交強險近年來卻連現虧損。根據保監會最新公告,2010年交強險以72億元的虧損創下交強險最嚴重年度虧損,而業內對2011年交強險經營情況也不樂觀。平安財險預測,2011年交強險賠付成本將同比上升3.8%左右,保單虧損將會進一步擴大。
為何交強險業務虧損不休?國內某大型保險公司車險業務管理部有關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說,費率調整機制和全國統一的基準費率問題是造成業務本身虧損的兩大原因。“目前使用的交強險費率仍是2008年2月發布的全國統一費率,沒有依據行業經營結果、按照‘不盈不虧’的原則進行適時調整,造成當前費率水平與日益增長的賠付成本不相匹配。而且,不同地區在人傷賠償標準、法律維權意識等方面差異很大,而全國統一的基礎費率常會導致交強險經營結果在各地表現迥異。有些地區交強險賠付費遠高于交強險費本身”該人士說。
但這個看似賠本的買賣,為何會引起外資的極大興趣?“其實并非所有保險公司的此項業務都虧損,而且外資財險群體市場份額為1%左右,且客戶主要為本國在華獨資或合資企業。借助交強險的開放,外資份額能增加1%達到2%。”郝演蘇說。
更重要的是,“交強險是強制性險種,是獲取車險業務的重要基礎和支柱。外資主體更多是希望在承保交強險的基礎上可以爭奪商業險份額,獲取更多的客戶資源,進而達到快速發展的目的。”上述保險公司人士表示。
引入競爭利大于弊
面對即將來襲的外國車險產品,國內車主的選擇范圍無疑更大了。
季先生對國內車險理賠服務不甚滿意:“有一次發生撞車事故,對方全責,但這家保險公司沒有與4S店開展定損業務,因此只能去定損點。由于人多,兩天時間才辦好。之后到4S店修車,我們自己拿錢先墊付費用,再拿發票與對方車主跑回定損點,來回跑了很多冤枉路。”
北京車主高先生則對本報記者坦言:“一年前我的左側車門被刮,對方全責,但我怕折騰,到現在也沒去修。”
兩位車主都表示,如果外資公司在工作效率和產品服務方面能比本土企業更好,即便價錢高一點,還是會考慮外資交強險產品。
同樣是車主,上述保險公司人士卻表示,他不會考慮購買外資產品。因為,“外資機構的網點鋪設較少,不如中資公司分布廣泛,這為車輛后期維修帶來一定的麻煩。而且在目前政策下,外資主體如果想經營商業車險,需要找中資財險來合作,各自承保商業險和交強險,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外資主體的經營成本,影響利潤的獲取。”
郝演蘇也判斷稱,此事對中國保險業影響較小。“國內車險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同時外資服務網絡有限,外資經營交強險之后,國內車險市場格局很難改變。”“外資的涌入將帶來更多的機遇。”上述保險公司人士認為。首先,外資主體帶來了運營模式以及客戶服務的先進經驗,推動我國交強險經營模式、經營水平的不斷提升。其次,外資主體的參與也將進一步加強本土保險主體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從而使本土公司不斷完善自身的經營能力和服務品質。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