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世界合作”為主題的廣告前不久在美國有線新聞網的美國頻道、美國頭條新聞頻道和國際亞洲頻道播放熱播,獲得廣泛關注。而在此之前,“中國制造”就已經深入海外,日前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就能認證這一點。
德國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德國年出口總額為8032億歐元,相當于11213億美元,比上年減少了18.4%,少于中國的12016億美元。中國的年出口額趕超德國,成為全球出口第一。而專家對此指出,"出口第一"的招牌可能為中國招來更多的"火力",貿易摩擦會成為見怪不怪的現象。
2008年11月以來,中國共遭受超過100項的貿易保護主義壁壘,占同期世界各國各地區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三分之一強,名列世界第一。2009年,美國加緊對華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包括對輸油管征收最高達99.14%的反傾銷關稅,在輪胎、無縫鋼管、氯化鋇、熨衣板等領域也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僅2009年涉及中國產品的貿易摩擦案就超百起,涉案金額約120億美元,兩者均比同期翻了一番,中國成為世界上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就在虎年伊始,領漲世界經濟復蘇的中國,再次遭遇密集反傾銷。美國連續對從中國進口的機織電熱毯、金屬絲網托盤鋼絲層板、禮品包裝盒和其他類型的包裝絲帶征收高額反傾銷關稅。此前,中國出口鉆管也遭遇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除了發達國家之外,發展中國家也接連向中國發難。阿根廷、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先后對中國產品發起了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涉及氯甲烷、離心泵、螺桿壓縮機、皮下注射器等多種商品。日前,韓國國家植物檢疫局也稱,將從2月23日起,以中國屬于香蕉穿孔線蟲疫區為名,對中國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出口的生姜、馬鈴薯等各類植物實行禁運。中國外貿正遭遇全球圍堵。
事實證明,在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的情況下,“出口第一”并未使中國流露出多少喜悅,隨之而來的是將要面臨更多、更大和更多樣化的貿易保護主義風險。
而拆解這個“第一”的含金量,我們會發現中國出口仍未擺脫“大而不強,大而不優”困境。長期以來,中國大部分出口商品僅是產業鏈上利潤最為微薄的一段,姑且不論其對資源、環境帶來的諸種浪費與危害,這種以量取勝粗放發展方式的未來空間也將日益逼仄。如何改變出口產品結構,扭轉“中國制造”在海外的低端形象,將成為中國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的必經之路。
今年的兩會將于3月在北京召開,“調結構”或是今年兩會的熱詞。我們期待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后,面臨的貿易保護主義風險能有所改善。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