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被國務院被納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但總的說來,物流業在我國還是一個不成熟的產業。
一方面,物流業在我國起步和發展的歷史并不久;另一方面,我國法律對物流行業的規制也不完善。
從法律層面上講,一個不成熟的行業在市場經濟競爭中,往往會遇到諸多意想不到的法律問題,目前物流企業所面臨的諸多法律風險問題就是突出的表現。通用電氣前CEO杰克·維爾奇曾這樣說:企業的法律風險是一種商業風險,管理人員有責任像管理企業生產經營的其它風險一樣管理法律風險。因而,在物流行業發展不成熟和物流立法不完善的現實條件下,研究物流企業的法律風險和風險防范措施,是維護物流企業合法權益,促進物流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1. 物流企業的法律風險
物流企業每天都在進行的日常經營管理和對外營業活動,必然使企業內外部形成諸多法律關系。法律關系是經法律調整的帶有權利義務性質的社會關系。當權利義務的分配處于一種不穩定狀態的時候,法律風險就可能產生。物流企業的法律風險指的是物流企業存續期間,由于對法律規范的生疏或忽略,其行為與法律規范存在差異,并因此而未盡法定義務或未用法定權利,從而導致其受到處罰、承擔民事或刑事責任,以及單方權益喪失的可能性。在現實生活中,物流企業的法律風險往往表現為內部管理僵局、欠款不能收回、遭受詐騙、被追究違約責任、遭到起訴和敗訴、遭受行政處罰或其他制裁等。
物流企業法律風險帶有很強烈的行業特色,與這個行業的發展狀況和其在市場經濟中的位置有很大關聯。物流企業法律風險因其行業特點具有較大的隱蔽性和擴張性。往往一個細節沒有安排好,而引發法律風險,這種風險又會因為解決不妥而擴張為較大的損失。具體而言,物流企業法律風險的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不確定性。物流行為具有環節多樣、主體眾多、社會關系復雜的特點,這使得人們很難預料哪個環節會出現法律風險,這就是物流企業法律風險的不確定性。(2)普遍的現實性。風險無處不在,物流企業作為物流法律關系的主體,在內部經營管理和對外業務運作過程中,都會因為忽視法律規定或缺乏法律意識而產生法律風險。同時任何物流企業都有可能遇到交易對象的違約或詐騙,這種外來因素帶來的法律風險也是經常發生的。(3)極大損害性。法律風險雖然是一種不利后果的可能性,但風險往往容易釀成法律糾紛,從而最終導致現實的不利后果發生。物流企業如果遇到法律上的風險,輕則造成名譽、財產上的損傷,重則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甚至破產。
2. 物流企業法律風險的類型
物流企業法律風險的產生有著內外部兩個方面的原因,物流企業內部管理和企業治理過程中,如管理措施不當、法律關系處理不善,會產生大量法律風險。我們把因內部原因引起的,表現在公司自身范圍內的、非業務性的法律風險稱之為內部風險。物流公司治理法律風險和企業勞資糾紛法律風險是常見的內部風險。外部法律風險主要產生于物流業務運作過程中,物流企業的外部法律風險往往比內部法律風險更具不確定性和危害性。我們著重分析物流企業外部法律風險的種類。
首先,意外事故是產生外部法律風險的常見原因。比如運輸企業經常會因道路交通事故、船舶碰撞事故等引發理賠風險,倉儲企業則會因火災、被盜等原因而引發賠償糾紛,搬場或裝卸企業也往往因機器故障或其他責任事故而導致法律風險。這一類法律風險有天災,也有人禍,其預見性不大,但造成的損害卻可能很大。然而,實際中物流企業往往忽視對這類風險的防范和化解,雖然我們不能把這類風險降到零,但我們可以通過措施的合理安排和事后的妥善處理,盡量減少這類風險或者盡量減少這類風險帶來的損失。
其次,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或者物流企業作為客戶與其他企業之間在業務操作中,也經常因合同的簽訂和履行而產生法律風險。我們把這類法律風險稱為“業務風險”,其對企業的危害是巨大的,應當引起物流企業的高度重視。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一般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因業務合同簽訂不慎而產生的法律風險。合同簽訂包括訂立合同簽的談判,合同形式的選擇,合同條件的博弈、合同內容的組織,合同生效的約定等環節。物流企業本身是從事高風險的商業服務活動社會組織,其在簽訂合同的任何一個環節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埋下法律風險的隱患。比如一家物流公司的業務員在和客戶談妥交易條件后,簽訂了書面合同,但由于該業務員的疏忽,沒有發現客戶把合同中物流公司承擔“限額賠償責任”改成了“全額賠償責任”。后來物流公司違約引發理賠糾紛,因責任形式被篡改而使得其處于極不利的地位。由于合同條款擬定的失誤導致法律風險,在物流活動中是常見的。
二是業務合同履行不當引發的法律風險。合同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適當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很多物流企業往往極度重視業務的承攬,而忽視業務的運作和服務質量的保障。若物流企業對業務操作的控制不當,也即履行合同不當,很容易引發被客戶追究違約責任等方面的法律風險。比如,物流企業作為承運人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客戶因遲延交貨而提出倒簽提單或預借提單的要求。物流企業有時會礙于情面或為了穩住客戶而答應這種不合理的要求,而同時往往由于這種不規范甚至違法的做法,給作為承運人的物流企業帶來極大的法律風險。筆者認為,如果發生合同履行不當的情形,很容易引發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
三是因被詐騙而引發法律風險。物流公司處于市場經濟運行的流通環節,要面對多方面的服務對象。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是很完善,社會法治程度也并不高,不誠信的市場行為甚至詐騙行為時有發生。這使得物流企業在從事商業服務過程中,容易陷入被詐騙的泥潭,因而引發法律風險。有的運輸企業或倉儲企業在接收客戶交運或交存的貨物時,沒有檢查到貨物本來就存在的、客戶又故意不聲明的瑕疵。而在交貨時往往因為分不清貨物瑕疵是何時因何原因而出現的,從而蒙受不白之冤,可能引發法律上遭受賠償之訴的風險。有的物流企業要轉委托其他物流企業完成物流服務行為,如果沒有選擇好合作伙伴,也有可能因合作伙伴的詐騙而造成自身對客戶的違約,產生法律風險。
3. 物流企業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
法律風險的存在無疑會給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諸多不良影響,若法律風險轉化為現實的法律糾紛,則很可能對物流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然而法律風險的現實性又使得我們無法回避,因此我們必須用理性的眼光看待物流企業的法律風險,采用有效措施防范法律風險。物流企業法律風險的防范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措施也是多種多樣的。
3.1加強制度建設和法律知識教育,樹立科學的法律意識
在物流企業中,法律意識主要表現為人們對我國法律特別是物流行業法律法規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人們在企業內部管理和對外簽訂、履行合同中嚴格遵守法律的自覺性,以及當企業權益遭到侵害或可能遭受侵害時的決策能力等方面。正確、科學的法律意識對物流企業法律風險的規避和化解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以增強物流企業防范法律風險的主觀能動性,達到合理防范和化解法律風險的目的。
物流企業是一類專業性非常強的現代服務性企業。物流企業應當通過建立內部管理制度和法律教育制度,在最大限度內防范法律風險。這要求物流企業的物流企業和企業經營者、員工應當樹立權利義務意識,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樹立嚴謹的證據意識。物流企業應當建立嚴格的公司法律制度,創造條件為其工作人員提供相應的法律知識培訓。對專門處理法律事務工作人員,應當有較高法律素養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也應當積累和宣講典型案例,讓從業者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
3.2加強合同管理工作,全面防范物流企業法律風險
合同是平等法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協議,合同是當事人之間建立權利義務關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物流企業對外業務關系,都是通過合同建立起來的。物流企業的法律風險,或多或少都與對外業務合同有關。因此,加強合同管理是物流企業防范法律風險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基于防范外部法律風險的目的,物流企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合同管理工作。
第一,物流企業應當開展合同法基本知識的教育,讓從業者了解合同簽訂和履行的基本法律規定。合同是物流業務的紐帶,事關每位物流行業的從業者。如果物流企業的每位員工都有足夠的合同法律基本知識,能夠按照法律要求辦事,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法律風險。實際生活中,物流企業與客戶發生法律糾紛,有很多就源于業務合同簽訂不完整、合同條文意思表達模糊、時間節點和責任分配不明確等因素。一份完整的合同,應當述明合同當事人的名稱住址等基本情況、合同標的的基本情況、價款與酬金、合同履行時間及履行方式、違約責任、爭議解決的方式等內容。這些條款是合同的必備內容,如果這些內容缺少或約定不合理,很有可能引發法律糾紛。而同時物流企業與客戶間的物流服務合同,又有其專業性和特殊性。這就要求物流企業的工作人員必須掌握合同法的基本知識,在簽訂和履行業務合同的時候應嚴格遵照法定程序和約定的義務,這是防范物流企業外部法律風險的前提。
第二,做好格式性業務合同管理工作。目前,大多數物流企業都為客戶提供格式性的業務合同。這要求物流企業應當重視格式合同的擬定與修改工作。我國法律規定,當事人對格式合同(條款)的解釋有爭議的時候,應當作出不利于格式合同(條款)提供者的解釋。可見,物流企業在擬定格式服務合同的時候,應當絕對謹慎,反復捉摸,并且根據不同客戶和業務的發展,不斷修改。物流服務合同應當在合同文本中注明:(1)客戶的基本資料(比如名稱、住址、法定代表人及聯系方式、營業執照的情況甚至客戶銀行帳戶等基本情況);(2)物流服務的范圍和內容、技術指標、實物交接與費用的交付等內容;(3)合理可行的違約責任承擔方式(比如約定違約的事由和免責情形、違約金的數額等);(4)有效的糾紛解決方式(比如仲裁)。科學、規范的格式合同能使物流企業在糾紛中處于有利地位,從而達到防范法律風險的目的。
第三,建立合同簽訂的審查制度。物流行業的高風險性和物流合同履行的多環節性,使得物流企業容易受到客戶的詐騙或惡意違約拖累。而受詐騙和被違約往往帶來極大的法律風險,這種法律風險若轉化為現實損失,物流企業往往不堪重負。因此,物流企業應建立嚴格的合同審查機制,從源頭防范詐騙與惡意違約風險的產生。物流企業首先要有專門的業務部門和人員來審查每一單合同。應當按照合同的業務規模設置不同層次的審批等級,對較大的業務合同應當由企業負責人和法律顧問等人員作專門審查,甚至進行會審。同時,物流企業還應當明確業務合同審查的內容。審查內容應當包括交易對方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該筆業務的可行性與對方違約的幾率等。特別是對于初次合作的客戶,應當謹慎審查其企業主體資格、企業經營狀況及其誠信等級,要多方面了解其履行債務的能力,以免建立合作關系后陷入被動。
第四,建立跟單制度,配備專人跟蹤合同履行的各個環節。物流企業法律風險的隱蔽性和擴張性,讓業務活動中的細節安排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防范那些極其隱蔽,又容易擴張為現實損失的法律風險,物流企業應當建立嚴格的跟單制度,安排專人跟蹤每筆物流服務合同履行的各個環節,及時反映和解決隨時可能發生的問題。很多物流企業,往往重視合同簽訂,而疏于合同管理與合同履行的程序控制。在合同履行緩解放松警惕是很容易釀成糾紛的。一個管理科學的物流企業能夠掌控每筆合同履行的各個環節,有的甚至還能做好客戶反饋工作。在這方面國內很多快遞公司就做得很好,他們能夠在網上把每一筆業務的進度反映出來,供客戶隨時查詢。這種及時公開進度的業務操作模式不但能夠取得客戶的信任與肯定,更能自我監督業務合同的履行,及時發現問題,幫助防范法律風險。
第五,積極應對合同爭議,科學處理合同訴訟事務。合同爭議和訴訟是離物流企業法律風險與損失最近的因素,對合同爭議或訴訟處理不當,會使法律風險直接演化為現實損失。物流企業應當配備專門的法律工作者參與合同爭議的解決。如果遭到起訴(或申訴)或者準備選擇訴訟(或仲裁)的方式解決合同糾紛,也應當有專業法律人士參與。物流企業應做到用審慎、妥善甚至保守的態度解決合同爭議,積極應訴,謹慎使用起訴權。有的物流企業在遭到起訴的情況下,認為自己很有道理,事實上也可能確實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他們忽視應訴工作,忽視證據搜集和整理,沒有做好應訴的準備,則很容易陷于敗訴的泥潭。因而,積極應對合同爭議,科學處理合同訴訟事務是防范物流企業法律風險的關鍵。
物流企業法律風險的研究和防范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在市場競爭激烈和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今天,法律風險防范逐漸成為物流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影響因素。筆者建議,有條件的物流企業,應聘用熟悉物流法律的專職律師作法律顧問,為企業提供日常法律咨詢,應對各種法律糾紛,以有效防范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