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離婚案件是指一方當事人外出下落不明,另一方當事人訴訟至法院要求離婚,法院經過立案審查發現外出當事人下落不明,通過公告方式送達起訴狀副本及相關法律文書,公告期滿后,下落不明當事人仍未到庭參加訴訟,法院缺席審理并作出準予或不準離婚的案件。
隨著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經商等人員增加,加速了人口的流動。而戶籍制度以及對外出人口的管理制度沒有相應的跟上,加上一些人被外面的世界迷惑,故意逃避家庭責任、義務,有意不讓自己的行蹤被家人和親屬知道。使之,因一方當事人下落不明而提出離婚的案件呈增多趨勢,此外由公告離婚引發的負面效應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部分夫妻為逃避債務、躲避計劃生育等人為地制造一方下落不明的假象,以達到借假離婚逃避法律的目的。婚姻關系是社會關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又不得申請再審,一旦婚姻秩序隨意被破壞,那么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將不可思議。本文特就適用公告審理離婚案件在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作一些探討。
一、被告下落不明期間的規定
在實踐中往往存在認為下落不明應滿兩年的誤區,《民法》第二十條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兩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但這僅是規定了宣告失蹤的條件,并沒有規定為公民因另一方下落不明提起訴訟離婚的條件。對此法律并沒有對下落不明時間的長短做出明確規定,根據最高法的批復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1989年8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一方當事人下落不明未滿兩年的離婚案件是否受理的公告送達問題的批復。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你院遼法〔88〕民請字第1號《關于離婚案件一方當事人下落不明,起訴和公告送達運用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認為:對于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訴至法院,只要求離婚,不申請宣告下落不明人死亡的案件,不論下落不明人出走時間的長短,法院均應受理,并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的普通程序進行審理,法律文書的送達依照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七十五條的規定進行。]也就是說,一方因下落不明,另一方起訴離婚不受下落不明期間的限制。
二、對被告下落不明的核實
為保障被起訴方的訴訟權利,原告應提供被告去向不明的證明材料,主張離婚的一方當事人向法院提供的對方當事人下落不明的證明材料多種多樣:有的向法院提供村組證明,有的提供鄉(鎮)政府證明,有的提供當地派出所證明,等等。法院首先把好“審查關”。向原被告住所地村民委員會和被告家屬進行調查核實,向轄區村委會說明出具證明材料的利害關系。被告確屬去向不明、無法聯系的,對其家屬進行法律釋明,符合條件的可以作為財產保管人參與訴訟。這樣,從源頭上堵住出現虛假證明材料,把住“指導關”,防止擾亂審判人員的視線。在案件缺席審理過程中,對原告提供的證據進行慎重的審查判斷,在有疑問的情況下,法官依職權調查取證,綜合判斷證據效力。承辦法官除應審核原告提供的關于被告下落不明的證明材料外,還應根據離婚案件身份關系的特殊性和下落不明的相對性,到被告所在地基層組織了解情況,并同當事人的近親屬見面,要說明被告下落不明法院審理離婚案件適用的程序及被告不到庭缺席審理的法律后果,從而引起被告近親屬對該離婚案件的重視,爭取該近親屬通知被告到庭。筆者認為,我國目前的戶籍和人口是由公安機關(派出所)管理,當事人下落不明的證明材料應由公安機關(派出所)出具更具權威性和規范性。
三、公告送達的方式。
公告是指國家機關、組織、社會團體等針對特定或不特定的對象,發出書面告示,告知特定或不特定的對象相關事實、權利、義務以及主張某一權利或實施某一行為的期限等事由的一種告知方式。離婚公告是法院常用的一種公告,對每一個公告離婚案件,法院一般要作出兩次公告:第一次公告是向下落不明當事人公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以及開庭傳票等;第二次公告是向下落不明而未到法庭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公告送達裁判文書。應正確使用公告送達方式,公告離婚判決書的送達方式既要規范又要適用。對法院采取的公告方式及公告范圍等并無具體規定, 在審判實踐中公告送達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有的采取張貼公告的方式,有的采取登報公告的方式在報紙上刊登公告,在報紙上刊登公告僅適應于被送達人下落不明、其近親屬確不知其消息、無法聯系或確不愿聯系的情況。誠然,這些送達方式確有“合法”根據,但卻存在“不合理”現象。目前刊登公告一般規定在人民法院報上刊登,雖然歸口管理有利于被刊登公告的人查閱。但外出下落不明者,怎會人手有一份法院報,又怎會了解自己將被在哪一期報紙刊登,而得知自己被訴離婚;他們既已多年離開原住所被稱之為“下落不明”又怎能看到張帖在原住地的離婚公告。目前,在沒有更有效的辦法的情況下,為實現審判正義和人文關懷的宗旨,筆者認為,除堅持依法登報公告和張帖公告的通常作法外,還應采取以下輔助性送達方式:一是查清“下落不明”者的大致去向,盡可能確定其在某省市的范圍,采取“委托公告”方式,委托當地法院在該省市縣大眾刊物上登報公告,或在其轄區內張貼公告,這比在“下落不明”人原籍有效。二是凡受理一方“下落不明”離婚案件,法院應書面通知“下落不明”人所在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當地派出所及其原所在單位治保部門,構建聯系網,把真正的“下落不明”情形減少到最低限度。此外,在公告送達訴訟文書的同時,可送達一份給被告的近親屬,使被告在與其近親屬聯系時,能第一時間得知離婚訴訟情況。
四、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離婚案件中的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應訴或下落不明經公告未到庭的,則無法適用調解。但婚姻法關于調解作為判決離婚前置程序的規定并未排除人民法院受理后經審查,如果可以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可以缺席判決。但是,離婚訴訟是涉及雙方當事人身份關系的糾紛,如果被告不到庭應訴,對于正確審查雙方的感情是否確已破裂會增加一定的難度,因夫妻感情的破裂只是一種無形的、抽象的,依靠法官自由心證而來的,婚姻感情破裂本無相應的法定標準,當事人即使提供證據材料,也并不能算是達到了證明感情確已破裂的標準,破與不破是法官綜合評價的結果,從穩定社會家庭關系,首先可以判決不準離婚,確有特殊情況需判決離婚的,也一定要慎重。所以,在審理涉及公告離婚案件缺席審理時,對原告提供的證據要認真細致地進行審查。特別是涉及到夫妻感情破裂的證人證言,應該通知出具證言的證人出庭作證。同時,加強與被告親屬的溝通,對被告親屬的意見予以適當的參考。
五、夫妻共同財產的離婚處理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解決。這是《婚姻法》對離婚案件夫妻共同財產處理總原則。顯然對被告缺席審理的離婚案件,原、被告是無法協商處理的。對原告提供的財產情況因無法質證可能存在遺漏和虛假,對被告一方下落不明期間所得的財產亦無法查清。故對共同財產、共同債權債務,最好通過當地基層組織調查核實,制作調查筆錄。對經過調查屬實的財產作出處理。同時,對判給被告的財產,應在被告的近親屬中或其財產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指定財產代管人,以保護未到庭當事人的權益。
六、離婚后子女的撫養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父母有撫養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對被告下落不明而判決離婚的案件,夫妻雙方不能就子女隨哪方生活及撫養費的承擔問題進行協調,司法實踐中當雙方子女較多而原告又不愿意全部撫養時,法院在判處時就面臨難題,若判決全由原告撫養,在被告處于下落不明的情況下,對原告來說負擔很重;如若判決部分子女歸被告撫養,在被告下落不明的情況下,等于是空判,子女權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社會效果差。在審判實踐中我們應從有利于子女成長的角度出發,妥善處理未成年子女的撫養問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在被告下落不明的情況下,原告有先行撫養子女的義務,應當判令子女隨原告生活并由其撫養,對于撫養費負擔問題,如雙方共同財產較多且能夠承擔子女撫養費用的,可按照被告應承擔的數額用其財產折抵。如財產不足時,可判由被告承擔部分撫養費用。待被告有下落時,由原告申請法院執行。但原告應向法院作出在被告無下落時原告應獨自承擔起子女的撫養教育的義務保證。
七、努力做好被告的服判息訴工作。
對下落不明的被告出現并到法院纏訴的,應當對其進行耐心的疏導解釋,說明判決的法律依據,特別是公告送達的有關規定,說服其服判息訴,同時告知其若有共同財產沒有分割的,可另行起訴;若要求撫養子女并有能力撫養時,告知其另行提起變更撫養權訴訟。
綜上分析,對于公告離婚案件缺席審理的,應通過建立完善庭前承辦人員調查制度,擴大庭審中法庭調查的廣度和深度,被告近親屬出庭參加庭審的制度。對原告提供書面證言的,應當通知出具證言的證人到庭作證;法官可就雙方是否確實存在感情不和,共同財產、債權債務等情況,向有關單位、個人進行適當的了解核實;在開庭時,可邀請被告近親屬到庭旁聽,讓透明的庭審傳達法院公正辦案的信息,在財產處理和子女撫養問題上,可征求被告近親屬的意見,并制作筆錄,盡量減少缺席審判帶來的后遺癥,以達到案結事了的目的。一方面應大膽運用缺席判決,不應因為出現缺席情況而使訴訟拖延;另一方面又要嚴格按法律程序進行,避免缺席判決的擴大化適用,損害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乃至實體權利。同時加強對缺席審判制度的研究,提高辦案質量以及司法效率,不斷完善司法程序制度。總之,對離婚案件的缺席判決必須從嚴掌握,以防止當事人采取欺詐手段、肆意侵害他方合法權益、騙取法院缺席判決離婚的不良后果。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