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金國到黃金資源大國的轉變 摘自《三聯生活周刊》 中國是一個黃金大國嗎?或者,依據另一個傳統看法,中國是一個貧金國嗎?對這兩個完全相反的觀點,武警黃金部隊黃金研究所的總工程師卿敏更愿意用數據來回答。2008年3月世界官方黃金儲備顯示,美國仍以8133.5噸的黃金儲備高居世界第一,遠超過德國3417.4噸世界第二的黃金儲備量。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國家黃金占外匯儲備比例分別為79.8%和68.9%。而中國大陸的黃金儲備量只有600噸,且僅占中國外匯儲備的1.1%。在世界黃金儲備量前10名的國家中,唯有中國和日本黃金占外匯儲備率低得驚人(日本為2.3%)。一覽之下,超低的黃金占外匯儲備幾乎都是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特點,印度也只有3.6%;蛟S也只有印度該另當別論,這個國家不但出產黃金,而且民間儲金量極大。
從這個角度,中國人真不是一個“拜金”的群體,目前中國年人均消費黃金不足0.2克。以13億人為基數,年人均消費1克算,中國每年就需要1200噸黃金,而在去年,中國黃金產量剛剛攻上273噸的歷史高點,躍居世界第二。即便如此,平均到每個中國人頭上,這一黃金擁有量之稀薄,幾乎還不如中國本來就含金量很低的黃金礦石品位。
從目前中國黃金儲備和人均黃金消費看,中國的確不是一個黃金大國。傳統上中國被認為是一個貧金國也有諸多理由:中國古代金礦產地相對較少,近代又因列強的掠奪而流失了幾千年來積累的大量黃金白銀。甚至有另一個來自考古學上的證據指出,中國眾多出土墓葬的發現中,除了唐代,金器出土相對較少。但是卿敏認為,這些理由都不足以真正說明中國是個貧金的國家。“金器發現較少,也許有考古發現力度的問題!鼻涿艚忉屨f。采金史顯示,金器的出土地和開采地往往未必在一個地方,黃金多數存在外來輸入的問題。歷史上中國雖然產金量并不是很大,但也有綿長的歷史,有過很大的產量。不同的角度和數據,對于中國黃金資源的看法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從采金和用金歷史看,中國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關于“金”的記載,只不過那時候“金”并非專指黃金。到了戰國時期,文獻中提到的金已經專門指向黃金了。到了漢代,中國政府的藏金量達到70萬斤,相當于17.92萬公斤,大約和羅馬帝國的黃金藏量相當。這都說明中國古代在黃金的使用量上,并不存在貧金的問題。此后,中國黃金的開采量隨著和平和戰亂、一統和分裂等政局而發生變化。唐代中國黃金的主要產地是南方,主要是今天的湖南,“金產六州,冶十一”。到了宋代,金礦分布于25個州,年產量1萬余兩,其中9600兩就產在今天山東的登州和萊州。專家們表示,中國黃金主要產自山東,這一情況直到今天也沒有變化。
從元代開始,黃金產量已經比北宋有了更大的發展,3萬兩的黃金開采量,高出宋代采金極盛的黃佑年間一倍,主要原因在于產地從過去北宋所能控制的山東傳統產區,擴大到了今天的吉林、遼寧、新疆和云南等地。而中國封建時代黃金開采的鼎盛時期則是清代——中國歷史上領土最大的朝代之一,今天大量出產黃金的陜西、甘肅和新疆等地都開始大量產金。光緒十四年(1888年)中國黃金產量達到43.2萬兩,占當年世界產量的7%,僅次于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俄羅斯,居世界第5位。從這些數據看,中國雖然無法和南非相比,但也絕不是一個黃金資源貧乏的國家。卿敏認為,中國之所以被很多人認為是個貧金國,最主要還在于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黃金開采量。50年代,中國黃金年產量僅為4.07噸,而此后長達30年,年產量始終極低,直到1979年才突破20噸大關。新中國成立30年間中國黃金工業總共才生產了277噸黃金,平均年產量不足10噸。
開采量是一回事,資源量則是更關鍵的實力后盾。卿敏說,雖然中國的黃金產量長期比較低,但并不能說明中國黃金資源量貧乏。經過多年勘探發現,中國其實有非常有利的金礦地質成礦背景!1949年以前中國黃金礦探明的儲量低,是當時對地質情況的了解和重視程度不夠,投入不足,沒有專門的黃金勘探單位。”卿敏說,自從黃金部隊成立后,中國黃金的儲量和產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前幾年中國的黃金產量是全球第4名,如今已經超過美國,以273噸的產量躍居全球第二。這個巨變背后,是中國黃金資源量的急劇增加。武警黃金研究所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找金潛力為1.5萬噸左右,目前已經探明儲量超過6000噸,大多數集中在西部。而西部現在黃金保有儲量(已經探明,尚未開采)僅占全國保有儲量的32.63%,尚蘊含巨大的找金潛力。武警黃金研究所的許多專家都表示,所謂中國是個貧金國家的說法,應該被中國是一個具有很好黃金資源前景的資源大國所代替。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