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產品質量問題,似乎是一個“陽光”難以照到的地帶。因為鑒定費用高昂,消費者想要判定珠寶真偽并非易事。
因此,在珠寶維權的過程中,消費者處于完全的弱勢地位。而此次“周生生”含金量不達標的事件,也再次給消費者敲響警鐘,即使對有鑒定機構認證的首飾也不能掉以輕心
法治周末記者 馬樹娟 法治周末實習生 渠曉卉
近日,一則“周生生18K金手鏈被檢測出含金量不達標”的新聞在珠寶行業引起了軒然大波。
而周生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市場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對如何退款進行了緊急磋商,如果個別消費者對買入的18K金手鏈(非鑲嵌)仍有疑慮,可由即日起至2010年11月30日止,憑本公司‘貨品保證單’連同貨品到本公司內地分店退回。”
“即使周生生出面澄清,這只是部分現象。但是這萬分之一的出錯幾率對消費者也是損失啊。”一位消費者向《法治周末》記者抱怨道,“連周生生都不能信任,那我還能相信哪家珠寶品牌?”
來自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數據也反映了珠寶行業的亂象。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首飾、工藝品行業共接到投訴4852件,其中質量問題2981件,占到首飾工藝品行業總投訴數量的61.43%。
“不僅僅是黃金有問題,翡翠、鉆石、玉器、珍珠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
鑒定證書五花八門
記者發現,大多數消費者是根據品牌來購買珠寶的。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珠寶附帶的鑒定證書”。一位在珠寶業工作了十余年的業界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并不是每一塊珠寶都要求附帶鑒定證書,但大型商場里的珠寶市場及專賣店操作規范,而且很重視珠寶玉石首飾的質量問題,從這些場所購買的珠寶類產品多半帶有證書,消費者可以從這些證書來判斷珠寶的質量。”
“現在黃金珠寶的證書太多了。”上述人士表示。據他了解,目前黃金珠寶市場上各種鑒定證書五花八門。且對于珠寶證書的權威性,眾多商家的口徑不一,甚至相互矛盾。有的商家聲稱,在本地買珠寶應該要當地的鑒定證書。而有的則表示,只有“國字號”鑒定機構出具的證書最有權威;有的銷售人員甚至告訴記者,商家花錢買證書根本就不管什么權威性,誰家的鑒定費便宜就用誰的。
“的確沒有一個國家層面上的統一標準。”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總工程師沈美冬向《法治周末》記者解釋。
記者從中國珠寶首飾行業協會處得知,市場上珠寶行業的鑒定證書都是由鑒定機構簽發的。鑒定證書的信用高低,主要是看這些鑒定機構的資質。中國目前鑒定機構的資質要求主要有三種類型:計量認證CMA、審查認可CAL和實驗室認可CNAS。
計量認證CMA是中國珠寶鑒定機構設立的必備資質。就如同有了衛生許可證才能開辦飯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規定,在中國內地設立的珠寶首飾鑒定機構必須擁有CMA認證才能開展日常業務。
審查認可CAL,又叫授權認可,由國家認監委和地方質檢部門對鑒定機構的綜合水平進行審查。若通過審查,則授予鑒定機構CAL資質。沈美冬介紹說:“CAL是各級政府授予的資質,相對來說比較專業和權威。”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北京,在國家級別的首飾行業鑒定機構中,擁有CAL資質的只有兩家。
最后一種是實驗室認可CNAS。CNAS是各實驗室自愿參加評定的。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寶石系專任教師裴景成告訴記者:“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對實驗室和檢查機構的人員,儀器,設備等都有著明確的規定。達到了這些規定,才能頒發CNAS證書。”
若鑒定機構被授予了這些資質,則在它們出具的鑒定證書中會標識出來。比如在業界享有盛名的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它出具的證書上就有“CMA,CAL,CNAS”三種標識。
“目前珠寶首飾市場上還沒有哪一家鑒定機構的證書是公認最權威的。”沈美冬總結道,“并不是說國家的就一定比地方上的權威,政府授權的就比實驗室認可的信用程度高。消費者在評價一個鑒定證書的時候,當然應該先看鑒定機構的資質,CMA,CAL,CNAS三證都有固然好,但只有兩證或一證的也并不意味著資質不夠。”
產業鏈藏有“貓兒膩”
“珠寶行業水太深”裴景成向《法治周末》的記者說道。
“用黃銅充當黃金,塑料填充玉石,天然水晶中混入合成水晶,這些連消費者都已經知曉的造假方法已經太過時了。”裴景成說。
記者采訪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檢測中心(湖北省珠寶質量監督檢驗站),發現的確存在這樣的案例。天然的藍寶石是沒有“砒”這種化學成分的。為了降低成本,早期的珠寶商都采用體處理的方式添加“砒”,鑒定機構一下子就能檢測出來。后來,為了躲避監管,珠寶商又發明了更為先進的“表面擴散處理”,改變了鉆石的結構,使得藍寶石看上去顏色更為均勻,鑒定機構一開始根本檢測不出來。
“當然檢測機構也在不停地改進技術,珠寶商永遠在暗地里同這些鑒定機構‘斗爭’。”裴老師感嘆道。
在銷售領域,為了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賣到更高的價錢,珠寶商“無所不用”,模糊定名是其采用的最慣常的手段。
“經過人工處理的珠寶玉石在標注中沒有標明‘處理’二字或處理方法。對經過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商業上稱為B貨)或經染色、漂白、充填處理(商業上稱為B+C貨)的翡翠未標明處理方式,當作天然A貨翡翠出售。”一名在云南從事了多年旅游珠寶行業的人私下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
而在售后環節,珠寶商也經常敷衍消費者。記者經調查得知,面對退貨的請求時,很多珠寶商要求消費者首先需將飾品送到國家承認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而檢測費用較高,是大多數消費者放棄索賠的一個原因。
北大寶石鑒定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珠寶鑒定的費用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在不同地區,不同的珠寶種類都會導致鑒定價格的不同。最普通的物件,比如一個價值300元左右的銀器,在北大寶石鑒定中心的收費是50元。而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檢測中心(湖北省珠寶質量監督檢查站),最普通的一個物件的鑒定費則要100元。對于那些極其珍貴的物品,收費則更為高昂,如和田玉是每公斤100元、田黃則是1每克10元。
消費者維權不易
500元的一個玉鐲,鑒定費就要100元,消費者還有多少求償的積極性?
“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民事訴訟制度,的確是應該由消費者出具相關證書。但若是最后官司贏了,鑒定的費用應該由商家來承擔。”北京市消費者協會顧問邱寶昌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涉及到具體賠償數額,“若是鑒定出來商家的確賣了假貨,消費者可以要求購買貨物價值一倍或兩倍的賠償。”邱寶昌解釋。
“這里分為兩種情況,如果實際含金量與說明書上所標含金量的差異較大,超過了檢測誤差的許可范圍,且消費者能夠舉證證明商家是故意欺詐,可以定性為‘以次充好’,商家需雙倍賠償;但是如果兩者差異不大,在允許的誤差范圍之內,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退貨并賠償差價,但不能要求雙倍賠償。”邱寶昌繼續解釋道。
與此同時,對于那些因為相信鑒定證書而購買了假珠寶的消費者,完全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向鑒定機構進行求償。但是,邱寶昌提醒消費者在求償前必須先查明原因。一般來說,鑒定機構如果出具虛假鑒定,則需要承擔連帶責任,消費者可以選擇任意鑒定機構或者商家為被告。但是如果是因為鑒定機構過失或者是技術因素導致鑒定結果出現偏差,則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