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公益訴訟:為了碧水藍天
作者:本報記者 劉曉燕 張慧鵬 本報通訊員 林勁標 羅 春
皮革廠偷排污水
檢察院提起訴訟
本報訊 皮革廠偷排污水,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訴訟。近日,廣東省廣州市海事法院對這起水域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被判立即停止違法排放污水等一切破壞水域環境的行為,賠償環境污染損失和費用共62500元,由原告受償后上交國庫。
2008年7月13日,廣州市環境監察支隊番禺大隊接到群眾投訴反映,位于東涌鎮官坦村蝦導涌交警中隊第九分隊北面的排水口處發現大量的紅色廢水。經排查,執法人員發現污染源為番禺區東涌東泰皮革染整廠。
東泰廠經營范圍包括生產、加工皮革和毛皮,染整、硝制,由盧某個人經營,其雇用何某為東泰廠廠長,工廠的運作由何某全權處理。
何某在接受廣州市環境監察支隊番禺大隊、番禺區環保局的詢問時確認,2008年7月13日在番禺區東涌鎮官坦村蝦導涌交警中隊第九分隊北面的排水口處發現的大量紅色廢水是東泰廠排放的,是污水處理工盧某通過在廢水池抽水管的變換閥門上設置了藍色塑膠管道,通過該管道進行偷排。
盧某在詢問筆錄中承認,總共偷排五次,共偷排了55噸未經凈化處理的污水。
受原告番禺區人民檢察院的委托,番禺區環境科學研究所對東泰廠廢水偷排造成水體污染的環境經濟損失進行評估,出具了《量化分析報告》。報告認為,東泰廠廢水偷排造成的環境經濟損失包括直接損失27500元,其中農業生產損失16500元,環境生態損失11000元;間接損失35000元,其中水生態系統被損害時影響其他生產和消費系統所造成的經濟損失22000元,環保部門、水利部門、農業部門等為應對本次污染危害采取措施產生的防御費用13000元。
法院審理認為,東泰廠的污水處理工盧某私自增設管道,將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偷排到市政管道,致使水域遭受污染。東泰廠在管理上存在疏忽,盧某是東泰廠的業主,應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根據廣州市番禺區環境科學研究所的《量化分析報告》,東泰廠違法排放污水已經嚴重危害了東涌鎮官坦村蝦導涌水質。被告未舉證證明其行為與水質的污染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應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認定東涌鎮官坦村蝦導涌水質污染與被告的違規排放污水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被告應對其違規排污行為造成的環境損害承擔民事責任。
當事人說
原告:污水未經凈化排放
被告:個人行為造成污染
原告訴稱:2005年1月,被告盧某在其承租的廣州市番禺區東涌鎮勵業路9號,經工商登記后獨資開設東泰廠,從事皮革生產染整業務,主要對客戶提供的羔羊皮、兔皮、黃狼皮等動物皮進行染色加工成熟皮。生產工藝包括復浸、脫脂、浸酸、漂洗、染色等環節。生產過程中使用鉻粉、紅釩鉀、高錳酸鉀、純堿、染料等化學物質。2008年1月至7月期間,東泰廠采用污水處理設施的抽水管變換閥門的方法,先后5次將55噸未經凈化處理的污水通過塑膠管直接排入工業區下水道后流入番禺區東涌鎮官坦村蝦導涌。由于污水沒有經過凈化處理,導致排放的污水中CODcr、色度、重金屬含量均嚴重超標,嚴重污染排水口附近河道地表水和周圍環境生態。經過廣州市番禺區環境科學研究所進行環境經濟損失量化分析,東泰廠排放污水造成的經濟損失為62500元。請求法院判令被告:1.立即停止違法排放污水等一切破壞水域環境的行為;2.承擔將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廣州市番禺區東涌鎮官坦村蝦導涌造成的環境影響經濟損失費等各項費用,共計62500元;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被告辯稱:對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檢察院作為原告提起本案訴訟沒有異議。我廠在2005年經過環保方面的評估、認證和相關部門審批后才設立,污水經過污水處理池處理后才排出,整個流程有專人管理。在2008年期間,我廠的污水處理設施有一個閥門,導致部分污水未經處理排放到市政渠道,造成水域污染,這是盧某的個人行為,我廠應承擔管理不善的責任。
連線法官
環境損害評估制度須盡快完善
就本案的有關法律問題,記者采訪了本案主審法官、廣州海事法院審判員張科雄。
記者:本案屬于水域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根據法律規定如何確立法院管轄?人民法院在審查時如何確定原告的訴訟主體資格?
張科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海事審判工作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適時調整海事法院的案件管轄范圍,有關陸源污染海域及通海可航水域案件應當由海事法院管轄”。本案屬于陸源污染水域損害賠償糾紛,因該水域屬于通海可航水域,應屬廣州海事法院專屬管轄。
本案是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提起的水域污染損害賠償公益訴訟。我國水法及民法通則均明文規定,國家所有的水資源不容許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違法行為加以濫用或破壞,水資源被濫用或破壞,國家有權通過司法程序向違法行為人要求賠償,彌補水資源遭受的損害。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從法理上講,刑事訴訟中的附帶民事訴訟與一般的民事訴訟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這一規定表明由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提起公益訴訟的可行性。
記者:對于環境公益訴訟,其中一個難點是侵權事實的確認,法院是如何進行認定的?在審理中,法院又如何確認原被告之間的舉證責任分配?
張科雄:環境侵權行為屬于特殊侵權行為,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根據最高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本案中,原告提供了環保局的詢問筆錄等證據證明被告實施了違規排放污水的行為,并提供了廣州市番禺區環境科學研究所對水體污染的環境經濟損失進行評估,出具了量化分析報告,證明被告的行為污染了蝦導涌河涌水質,而被告未舉證證明其行為與蝦導涌河涌水質的污染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應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認定蝦導涌河涌水質污染與被告的違規排放污水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記者:對于污染造成的損失,法院如何進行量化評價?目前是否還存在什么難題?
張科雄:水污染損害的評價是一個專業問題,必須借助專業評估機構進行認定。陸源污染海域水域所致損害包括但不限于水體損害、天然漁業資源損害、旅游資源損害、水產養殖損害、其他生物資源損害、人體損害、精神損害等等。目前,對有些損害還難以評估,有些損害已經有部分評估機構可以進行評估。國家環境監測中心等有關部門能夠對水環境損害、海洋環境損害、漁業資源損失等進行評估,為我們審理此類案件提供了相應的依據,法院通常根據這些專業機構的量化分析報告來作為損失認定的依據。
目前,我國的環境損害評估制度仍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首先,尚有部分種類的損失沒有相應的評估機構和評估方法,亟待補充;其次,對于能夠評估的項目,目前仍缺乏統一的評估標準和規范,比如,對于水體損害,實踐中有量化分析法、稀釋恢復水質法等20多種不同方法;再次,評估機構的中立性和客觀性存在不足,比如,漁業損失、養殖損失可委托漁業環境監測站進行評估,但是該部門與通常作為原告的海洋漁業部門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有時難以令人信服。
隨著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此類案件的增多,我們認為,有必要在全國范圍內完善環境損害評估制度。
記者:廣州海事法院受理該類案件的情況如何?是否有針對這類公益訴訟的有關審判措施?
張科雄:截至目前,我院受理了兩宗由檢察機關提起的水域污染損害賠償公益訴訟。此外,我院已經受理了大量由海洋漁業管理部門提起的海域污染損害賠償訴訟,這類訴訟也屬于公益訴訟。
對于此類公益訴訟案件,我們認為應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和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進行審理,但同時注意兼顧其特殊性。首先,更加側重保護被告與國家機關之間在訴訟中的平等地位。其次,我們對此類案件都組成合議庭,采用普通程序進行審理。再次,對于訴訟費用繳納、財產保全、法律文書的制作等問題,存在著與一般民事訴訟略有不同之處,我們相應地做了規范。
名詞解釋
環境公益訴訟
公益訴訟一般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和相關的組織和個人,根據法律的授權,對違反法律、法規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或不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活動。
環境公益訴訟是指社會成員,包括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據法律的特別規定,在環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壞的情形下,為維護環境公共利益不受損害,針對有關民事主體或行政機關而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制度。實踐證明,這項制度對于保護公共環境和公民環境權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聞觀察
環境遭受污染
誰來提起訴訟
溫室氣體、水源污染、冰川融化——因環境污染引發一系列惡果已經開始顯現,如何還子孫后代一個碧水藍天,如何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環境遭受污染,誰來提起訴訟?
環境公益訴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然而無論是法理上或司法實務中,環境公益訴訟仍然存在許多障礙和爭議。
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問題頗具爭議。由于自然資源或公共環境遭到破壞時,受害者往往不具有特定性。如本案中東泰皮革染整廠的偷排污水行為沒有特定的受害者,侵害的是公共水域環境,根據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關于原告的主體資格要求,原告必須與本案有直接的利害關系,由于沒有直接的污染受害者,無從以原告身份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
著名環保法專家、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分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曹明德教授告訴記者:“目前,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是恰當的。依據《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同時又負有保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職責,因此人民檢察院有權代表國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捍衛國家財產和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
據曹明德教授介紹,環境公益訴訟在我國取得了積極進展,貴州省貴陽市、云南省昆明市、江蘇省無錫市等均設立了環境保護法庭或審判庭,昆明市還在公安局內設立了環境公安分局,這些嘗試均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達到了抑制污染、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追究污染者法律責任的客觀效果,保護了公眾的環境利益和國家財產。從法院審理的案件類型來看,涵蓋了民事訴訟案、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從原告類型來看,也是五花八門,人民檢察院、行政管理機關還有環境保護社團等等。司法審判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仍然是原告的主體資格問題,環保社團作為原告提起公益訴訟則面臨著絕大多數人民法院對其不予受理的窘境。
對于檢察機關代表國家起訴,理論界也是褒貶不一。
曹明德教授認為,從長遠看這不是很好的選擇。他說,檢察院主要職能是國家公訴和法律監督,其人力、物力均有限。在環境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既作為原告又享有審判監督的權力,一旦敗訴,檢察院作為原告可以上訴,作為審判監督者也可依法提起抗訴,既是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會使訴辯雙方失衡,導致判決不確定性。
“我認為民事訴訟法必須盡快修改,改革關鍵是在環境公益訴訟方面放松對原告的主體資格條件,允許環保社團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提起訴訟以保護公共環境利益和國家自然資源和環境。”曹明德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華環保聯合會作為國家環保總局下屬的一個事業單位編制的環保社團,作為原告提起訴訟的案件目前已有70余件,包括環境公益民事、行政和刑事訴訟等類型,效果不錯。
環境保護司法化在世界范圍內非常普遍,多數國家設立了環境法庭,也有國家或州設立了環境最高法院,如新西蘭南新威爾士州設立了環境最高法院,印度設立了環境最高法院,菲律賓也有環境最高法院,另外一些國家則在現行的法院系統內設立了環境法庭或審判庭。
對此,曹明德教授建議,應在全國法院四級系統內設立環境法庭,由專業化的審判人員審理環境案件可以提高案件的審判質量。
法規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七十三條 國家財產屬于全民所有。
國家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占、哄搶、私分、截留、破壞。
第一百二十四條 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第八十五條 因水污染受到損害的當事人,有權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
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損害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減輕排污方的賠償責任。
水污染損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擔賠償責任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