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設施成兇手 斷指兒童維權益
社區的公共健身器材給居民鍛煉帶來了方便,但由于使用不當以及缺乏必要的維修維護等原因,難免發生一些安全事故。健身器材一旦惹禍,誰來擔責?
2007年9月15日,六歲的小宇在福建省廈門市呂嶺小區金嶺園內的健身器材上玩耍,其中一個健身器材掉了兩個螺絲,小宇右手食指正好伸入螺絲孔內,健身器材突然動了起來,小宇的食指末節被夾斷。隨后送到醫院住院治療,夾斷的指節未能接起,經司法鑒定,小宇為傷殘十級。
事后,孩子的家長將呂嶺社區居委會及廈門住總物業管理公司告上廈門市湖里區法院。
庭審期間,雙方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健身器材的權屬和管理責任上。
經查,小區的健身器材是體育彩票公益金捐贈給社區的。當時,以區文化體育局為甲方,以居委會、物業為乙方,雙方簽訂協議,約定甲方捐助的器材及時下撥到乙方,甲方對下撥器材的使用進行監督、檢查;乙方負責配建、維護和產權管理,配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器材使用情況。
在法庭上,居委會和小區的物業都認為,自己不是健身器材的所有人。對于管理之責,居委會認為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具有承擔管理該健身器材的職責和義務,同時也不是器材安裝者和維修保養者,不可能對轄區內的健身器材實施管理維護;物業認為,沒有證據表明健身器材的管護責任已移交到物業。
湖里區法院經審理認為,兩被告作為社區全體居民的代表接受該捐贈,確實不是健身器材的所有人。但是,接受捐贈并同意將其安裝在小區內,健身器材應視為小區公共設施,物業是主要管理義務人,應承擔70%責任;居委會沒有直接管護健身器材的義務,但應該對小區的物業管理實施必要的監督管理,為監督管理人,應承擔10%的次要責任;孩子的父母自行承擔20%責任。
判決后,廈門住總物業管理公司不服,提出上訴。
近日,廈門市中級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當事人說
孩子家長:居委會物業公司擔責
居委會:不是健身器材的所有人
物業公司:不是所有人和管理人
孩子家長起訴稱:根據《湖里區體育彩票公益金捐助社區體育活動中心(場地)器材使用協議書》顯示,被告呂嶺居委會是該健身器材的所有人,被告住總物業是該健身器材的管理人。被告呂嶺居委會作為呂嶺小區所在地辦理本地區居民公共事務的公益事業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既然已經代表本地區居民接受了贈與,則隨之附隨的安全保障義務一并轉移,作為所有人的被告呂嶺居委會對健身器材負有當然的管理義務。被告住總物業作為呂嶺小區金嶺園的物業管理人,在同意該健身器材添附時,也就當然成為該健身器材的管理義務人。
被告呂嶺居委會辯稱:被告呂嶺居委會屬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主要負責社區居民的日常社區事務,是非政府職能管理部門,不具有承擔管理該健身器材的職責和義務。被告呂嶺居委會既非該健身器材的所有者,也非安裝者,更不是維修保養者,且不曾從該健身器材中受益過,故被告呂嶺居委會對該健身器材沒有維護修繕的能力和義務。同時,被告呂嶺居委會不具有法人地位,沒有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依法不具有法人資格,不能成為民事訴訟中的主體。此外,原告未實際居住我社區,因此原告并非呂嶺小區內居民,不屬于我社區服務的對象,不該自行使用該小區內的健身器材,由此引起的風險應由原告自行承受。
被告住總物業辯稱:首先,孩子父母作為監護人疏于履行監護職責,對孩子所受人身損害應承擔監護不力的責任。其次,被告住總物業既非健身器材的所有人,也非管理人,由被告承擔賠償責任于法無據。第三,健身器材系被告呂嶺居委會安裝在小區內,該健身器材的使用是無償的,被告住總物業并未從中受益,因此原告受到的損害與其無關。
連線法官
確定健身器材的管理人是關鍵
事故發生后,兩被告都認為自己不是所有人,也不是管理人,并且沒有從健身器材中受益,不應該承擔責任。
審理此案的游國權法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本案關鍵在于小區中的體育健身器材的所有人及管理人是誰。
2004年5月11日,以廈門市湖里區文化體育局為甲方與以被告呂嶺居委會、住總物業為乙方的雙方簽訂《湖里區體育彩票公益金捐助社區體育活動中心(場地)器材使用協議書》一份,該協議書約定:“甲方捐助的器材及時下撥到乙方,并對下撥的器材方面的使用進行監督、檢查;甲方負責對配建項目的業務指導,體育健身器材由甲方通過政府采購后下撥;乙方保證甲方捐贈的體育器材安裝在社區體育活動場所;乙方負責體育活動場所對社區居委會居民開放;乙方負責配建、維護和產權管理,配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器材使用情況,并負責協調解決配建、使用過程中的問題……”
游國權說,從該協議書約定的內容及體育彩票公益金的性質來看,廈門市湖里區文化體育局系代表國家和政府將以體育彩票公益金形式購買的健身器材的使用權而非所有權轉移給呂嶺社區全體居民,兩被告系作為呂嶺社區全體居民的代表接受該捐贈,其對健身器材沒有占用、自由處分和收益的權利。因此,兩被告并非該體育健身器材的所有人。雖然訟爭健身器材并非小區固有的公共設施,但兩被告一同代表本社區全體居民接受了該健身器材使用權的捐贈,并同意將其置放于其管理服務的小區內,應視為該體育健身器材屬于呂嶺小區金嶺園內公共設施的范圍。因此,應認定物業公司是該健身器材的主要管理義務人。根據《湖里區體育彩票公益金捐助社區體育活動中心(場地)器材使用協議書》顯示,被告呂嶺居委會作為接受捐贈的代表人之一在協議書上簽章,應視為被告呂嶺居委會對協議內容的認可,即被告呂嶺居委會對該健身器材負有一定的配建、維護和產權管理義務。但由于被告呂嶺居委會系呂嶺小區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際上并不承擔對小區范圍內公共設施的直接管理、養護和維修職責,其僅對被告住總物業在小區范圍內的物業管理行為負有一定的監督管理義務。因此,居委會并非訟爭健身器材的直接管理義務人,而是監督管理人。
游國權告訴記者,在解決案件的首要問題之后,又一個焦點問題隨之而來,即兩被告對小孩所受傷害是否具有免責事由。
首先,被告住總物業作為呂嶺小區金嶺園的物業管理者,對《呂嶺小區物業管理服務合同》中約定的小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和附屬建筑物、構筑物有維修、養護和管理義務,對公共設施損壞及維修過程可能造成危險的,應設立警示標志,維修完畢后即撤除。健身器材在損壞后,被告住總物業既沒有及時予以維修和養護,也沒有對該可能造成危險的健身器材周圍設置明顯警示標志。正是由于被告住總物業對訟爭器材疏于維護,最終導致本案事故的發生并造成原告損害的嚴重后果。被告住總物業既不能證明其對訟爭健身器材已進行合理的維護及管理,也不能證明其對可能造成危險的健身器材周圍設置了明顯的警示標志。因此,應認定被告住總物業對訟爭健身器材未盡合理管理義務。
其次,被告呂嶺居委會對被告住總物業在小區范圍內的物業管理行為負有一定的監督管理義務。其不能證明在訟爭健身器材損壞后,已對被告住總物業疏于管理的行為進行了適當、合理的監督。因此,應認定被告呂嶺居委會對訟爭健身器材未盡合理的監督管理義務。民法通則規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被告住總物業和呂嶺居委會應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那么,兩被告對原告的損失應當按照什么比例來承擔責任?
游國權告訴記者,考慮到物業公司作為訟爭健身器材的直接管理義務人,其未合理盡職履行物業管理職責而導致該健身器材存在安全隱患是造成原告受傷的主要原因,而物業公司又無法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因此,物業公司對原告損失應當承擔主要賠償責任,依法可以認定其對原告損失承擔70%的賠償責任。被告呂嶺居委會作為訟爭健身器材的監督管理義務人,其未合理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是造成原告受傷的原因之一,被告呂嶺居委會無法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因此,被告呂嶺居委會對原告損失應當承擔次要賠償責任,依法可以認定其應對原告損失承擔10%的賠償責任。另外,由于原告監護人未履行監護職責也是造成原告受傷的原因之一,因此,應認定原告監護人承擔原告損失20%的責任。
背景知識
檢查發現健身器材存在問題
國家體育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曾受國家體育總局的委托,在全國范圍內,對室外健身器材進行了全面的檢驗和檢查,結果發現了十大問題:
一、部分產品設計不符合人體生理特點;
二、多種產品存在擠夾間隙易傷人手指或手臂的問題;
三、運動部件的限位不足,容易將人打傷、打殘甚至致死;
四、部分產品大量使用玻璃鋼配件,外露的玻璃絲極易傷人;
五、部分健身器材活動部件的耐久性和防塵性較差;
六、部分健身產品的防盜性能較差;
七、器材上缺乏標示牌,起不到指導運動的作用;
八、部分產品涂飾層不符合要求,涂層嚴重脫落或銹蝕后,既影響使用效果,也容易成為安全隱患;
九、部分室外健身器材的立柱直徑小于110mm,過小的直徑無法承載大的運動負荷,易使健身者受到傷害;
十、部分產品埋入深度達不到要求,容易造成器材在使用中傾倒而碰傷人或致人死亡。有些器材直接安裝在水泥、便道磚之類的硬質地面上,極不安全。
各方觀點
器材闖禍 各負其責
健身器材闖禍后,究竟由誰來承擔責任?
鄭州大學法學博士譚健認為,小區物業應承擔事故的損害賠償責任。我國《物業管理條例》第五十六條規定,物業存在安全隱患,危及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權益時,責任人應當及時維修養護。健身器材應當歸入小區公共設施的范圍,而對小區公共設施,物業負有主要的管理義務,因此應由小區物業承擔起事故的損害賠償責 任。公共健身器材對安全要求很高,健身器材作為小區公共設施,其管理者小區物業的責任必須明確。小區物業應確保健身器材有正規生產廠家,符合產品安全標準,小區物業在安裝器材的同時還應承擔起器材使用的培訓管理。小區物業應適時設立專人看管維修小區健身器材,僅有健康禁忌的警示是不夠的。
譚健認為,如果因為健身器材本身的質量問題闖的禍,那么器材的生產者或銷售者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為追根溯源,健身器材的生產者或銷售者是傷人事件的主要責任承擔者。
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學院教授劉天章認為,健身器材的所有人管理不善,也應承擔責任。健身器材的所有人可以是開發商,也可以是居委會。如因所有人或管理人(如物業管理公司)管理不善而產生致人損害結果的,那么其所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是因為行為人自己未按照安全提示進行操作而導致自身損害的,那么行為人應自行承擔一定責任。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趙剛認為,健身器材無人管理,表面看是社區管理部門推卸責任,實質上反映了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社區的過程中,出現的責權配置失衡、權責不明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要治本,就必須加快社區制度建設,明確小區的責任和權利、職能與經費,該授權的授權,該撥款的撥款,該簽的協議也不能口頭說說了事。
法規鏈接
《物業管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由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秩序的活動。
第三十五條 業主委員會應當與業主大會選聘的物業管理企業訂立書面的物業服務合同。
物業服務合同應當對物業管理事項、服務質量、服務費用、雙方的權利義務、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與使用、物業管理用房、合同期限、違約責任等內容進行約定。
第三十六條 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
物業管理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第九十八條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
第一百一十九條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第一百二十六條 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一條 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十六條 下列情形,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一)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筑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
(二)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損害的;
(三)樹木傾倒、折斷或者果實墜落致人損害的。
前款第(一)項情形,因設計、施工缺陷造成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與設計、施工者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