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大王”起死回生
本報記者 劉曉燕 本報通訊員 代 彥 王翁陽
作為全國最大、東南亞第二大橡膠生產企業,昆明聚仁興橡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天興萬萬沒想到,公司也會有嚴重資不抵債、瀕臨破產的一天。
更讓他沒想到的是,通過破產重整,半年后公司居然起死回生,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里,營業額超過億元!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批準了昆明聚仁興橡膠有限責任公司提交的重整計劃,宣布該公司破產重整案順利終結。
民企躋身東南亞“橡膠大王”
昆明聚仁興橡膠有限公司,前身為景洪聚仁興橡膠有限公司,是由李天興出資1800萬元、另一股東陳某出資200萬元注冊成立。公司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從事橡膠經營加工,主要是收購、生產、銷售天然橡膠。
“起初,膠廠的規模很小,只進行簡單的經營加工,管理方法也相對簡單,農民送膠到工廠,待膠包出廠后,過秤付款,根據市場價格進行銷售,所以基本不會出現虧損的情況。”公司總經理李天興介紹,隨著工廠的發展,大家都不再滿足這樣的簡單生產,決定擴大經營。
根據多年的積累,并經過多方籌劃,公司發現國內標20號橡膠有很大的需求空缺,于是公司將生產目標鎖定為國內標20號橡膠。這是一種輪胎專用橡膠,在橡膠的品質上有很高的要求。
2005年6月,公司在昆明置地辦廠,當年9月開始試運行生產。“產品出廠后,很快就被國內市場認可,業務發展之迅速,是建廠之前難以預料的,投產當年產量就達到1.3萬噸,第二年達到了3.5萬噸。”李天興說,這兩年,隨著經營業績和經營規模的不斷發展壯大,公司發展非常迅猛,擁有全國最大的20號子午線輪胎專用膠生產線,很快成為全國最大、東南亞第二大橡膠生產企業,截至2007年底,企業在冊員工已從最初的10多人壯大到240多人。
一夜間企業負債2億元
然而,隨著國際國內橡膠市場價格急劇波動,加之經營方式老化等諸多問題,橡膠行業普遍面臨經營困境,聚仁興公司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發展壓力。
2007年以來,橡膠價格一路下滑,致使公司出現嚴重虧損,2007年9月20日,公司全面停產。快速崛起、飛速倒下,就在大家還未適應公司的輝煌時,全面停產的局面讓所有人為之震驚。
根據審計和評估,截至2008年3月,昆明聚仁興橡膠有限公司的負債總額為2億余元,凈資產為-1.64億余元。其中,差欠銀行貸款6000余萬元,橡膠原材料供應商的貨款7000余萬元,采購商貨款4300萬元,其他借款2000多萬元。
從2007年初開始,包括銀行在內的部分債權人陸續向法院提起訴訟,僅昆明中院執行局先后受理的案件就多達20余件,涉及金額近1.4億元。而公司資產總價值僅為5100萬元,處于嚴重資不抵債的狀態,如變現償債或按破產清算程序,各債權人的受償比例不到15%。
為自救申請破產重整
2008年3月初,聚仁興公司向昆明中院提交了破產重整申請。這也是自2007年6月1日起開始施行新的企業破產法以來,云南法院收到的首例破產重整申請。
“對于企業來說,最簡單的方法是一破了之,那時員工解散,各位債權人能收回的損失不超過15%,公司從此銷聲匿跡……但我不能那樣自私,我必須要為所有的人負責!”李天興說,公司生產的國內標20號橡膠在未來20年內屬于暢銷品種,另外公司已開發了5號、10號輪胎專用膠,已經占據部分國內市場,根據公司現有的生產能力,在資金充足、管理完善的情況下,可年產8萬噸各種品種的輪胎專用橡膠,一年可創造利潤4000至6400萬元。“我們對自己的品牌有信心,用三至五年的重整時間,我們可以逐年償還債務!”
昆明中院受理此案后高度重視,迅速選取資深專業審判人員組成了合議庭。在認真審查破產重整申請及相關證據、材料的同時,還就公司在昆明中院所轄范圍內涉及的訴訟、保全、執行等情況進行了摸底,并深入公司進行調查了解。2008年3月10日,昆明中院裁定債務人聚仁興公司重整,同時選定云南恒業律師事務所作為重整管理人。
重整三個月營業額過億
在重整過程中,聚仁興公司在管理人的監督和幫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過債權轉股權的方式盡量減少企業負債數額;通過債權收購、債務重組方式有效整合債權人中支持企業重整的力量;通過內部管理的機制調整,解決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問題;通過優化公司的資產組合提高企業運行效率;通過改變原來單一、盲目的經營模式,充分利用公司的經營資源,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經營方式,確保了收益的獲取;在重整計劃中通過設置融資途徑和方法,為今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2008年6月,經昆明中院批準,聚仁興公司恢復生產,在管理人的有效監督下,連續三個月盈利,至8月31日,累計生產經營橡膠4550噸,營業額達11386萬元,報交利潤282萬元。試營業初見成效,不僅使公司資產保值、增值,還提高了盈利和償債能力,更樹立起各債權人對公司成功重整的信心。
9月,聚仁興公司向法院提交了重整計劃草案,其中包括對經營方式的調整和組合、重整的融資途徑和方法、債權調整及清償方案,重整計劃執行期限及執行監督期限為5年。
公司的重整計劃草案得到了債權人會議的順利通過,其中一位債權人表示:“其實我們對公司是很有信心的,只要經營得當,前景是很可觀的!”
圖為債權人會議現場。
本案看點
非上市公司依然可以金蟬脫“殼”
本報記者 劉曉燕 本報通訊員 代 彥 王翁陽
具體分管、指導該案審理的昆明中院副院長張國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重整制度是新破產法中新創設的程序,在各國破產法規中其均是一種挽救債務人的有效制度。相對于嚴格意義上的破產程序而言,重整程序具有鮮明的特點:啟動的時間提前;啟動主體多元化;重整程序處于最優先的地位,它能夠終止所有的執行程序,包括擔保物權人對擔保物的執行;重整程序具有較強的強制性,這一強制性不僅表現在重整計劃草案被債權人會議各個小組包括股東組一致通過時,對那些反對的少數債權人也具有強制適用的效力;破產法從多個方面強化了重整制度對于債務人的挽救作用。
破產重整制度的作用和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縱觀國內破產重整案件,為何往往局限于上市公司?
對此,張國維認為,上市公司哪怕資產已經一無所有,還可以借“殼資源”進行重整。而有限公司一般規模小,到破產環節,基本已無資源可供破產重整,債權人也就無法問津,故而干脆選擇放棄,因此過去這類案件鮮有涉及。聚仁興公司重整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如何協調債權人與公司之間的利益。
據張國維介紹,本案重整過程中,通過債權轉股權的方式盡量減少企業負債數額;通過債權收購、債務重組方式有效整合債權人中支持企業重整的力量;通過內部管理的機制調整,解決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問題;通過優化債務人公司的資產組合提高企業運行效率;通過改變原來單一、盲目的經營模式,充分利用債務人公司的經營資源,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經營方式,確保了收益的獲取;在重整計劃中通過設置融資途徑和方法,為今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張國維在接受采訪時提出,有限責任公司是市場經濟中最廣大的企業主體,它們的重整案件將來必定日益增多。在當前全球金融風暴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妥善運用重整制度,最大限度發揮其挽救市場主體的作用,特別是數量巨大的以“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存在的市場主體,尤其是涉及資源優勢、行業優勢、占市場主體絕大比例,但又陷于困境的企業,能有效配合當前形勢下國家保障經濟穩定較快發展的經濟政策的落實,意義十分重大。聚仁興重整成功,或許可以為中小企業自救提供一定的借鑒。
連線法官
管理人選擇和定位是關鍵
本報記者 劉曉燕 本報通訊員 代 彥 王翁陽
日前,記者采訪了該案審判長、昆明中院民五庭庭長李志昆。
據李志昆介紹,該案作為新破產法實施以來云南首例破產重整案,由于相關法律規定過于原則、可操作性不強,加之缺少類似案件的可供參考借鑒的審理經驗,在審理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難題和挑戰。
首先,是對債務人的重整申請的審查。采用的是形式審查還是實質審查?如果采用形式審查,如何避免債務人濫用申請權,惡意逃債,從而干擾、阻撓債權人正常實現債權?如果采用實質審查,在現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如何設定實質審查的標準和程序?針對這些焦點,合議庭在收集、整理、分析了大量國內外理論、實務界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的討論、合議,最終形成統一觀點:現行法律規定側重在形式審查,且審查的依據是破產法律規定的受理條件,審查的目的在于決定是否予以受理以開始破產程序,審查的主要內容包括申請人是否適格,申請材料是否齊備和法院有無管轄權等問題;對缺乏“殼資源”的有限責任公司是否具備重整可能的判斷,屬于債權人等利害關系人權利范圍內所做出的商業判斷,法院不應過多涉及。
其次,如何嚴格依法選取指定管理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規定》的規定,選定的方式有隨機、競爭和接受推薦三種。考慮到進入云南省《管理人名冊》的機構水平參差不齊、都缺乏破產重整實務經驗,而管理人又是重整程序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法院決定采取先由64家管理人自愿報名,繼而在報名的59家中采取抽簽的方式確定30家,再以搖珠的方式確定3家候選人參加競標,最后由評標委員會評標產生,整個選擇過程既充分體現了尊重被指定人的意愿,又體現了管理人選取指定過程的競爭性和市場化。
另外,關于管理人角色定位。管理人與法院、債權人、債務人的關系如何處理?管理人的職責邊界如何設定?在現行法律規定比較概括的情況下,如何履行好管理人職責?這是擺在管理人面前、也是擺在重整程序順利運行過程中最為棘手的實際難題。對此,合議庭與管理人密切聯系,每周召開一次工作會,從法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統一思想,對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和困難逐一分析、解決,在業務上進行指導、掌握。在管理人接手管理后,及時敦促管理人協調各方,籌集啟動資金,恢復生產,盤活資產,理順債權,積極尋求重整手段。管理人角色的正確定位以及作用的有效發揮,是本案重整程序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李志昆對記者說,重整計劃雖然最終順利通過,法律程序得以終結,但重整計劃如何監督執行?現行法律僅規定由管理人監督執行,對此,合議庭認為,由于重整計劃執行時間跨度長,管理人監督可能出現缺失,應引入債權人委員會加強監督。為此,本案成立了債權人委員會,由債權人委員會與管理人一起,對債務人執行重整計劃進行雙重監督,防止債務人在重整計劃中侵害債權人的利益,同時也防止個別債權人濫用權利。
新聞鏈接
浙江海納吃了螃蟹
2007年11月23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順利審結浙江海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全國首例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案也畫上了句號。
據了解,浙江海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1999年5月由浙江大學企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后更名為浙江浙大圓正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科技風險投資公司以及四位自然人共同發起,以社會募集方式設立,并于1999年6月1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1999年6月成立之初,浙江海納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以浙江大學為技術依托,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到2004年3月浙江海納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邱忠保后,公司發展狀況出現拐點。邱忠保通過其掌控的“飛天系”公司挪用浙江海納資金高達2.51億元,擅自以浙江海納的名義為其掌控的“飛天系”公司向銀行貸款或個人貸款提供連帶保證擔保,本金總額高達3.95億元。由此,浙江海納債務危機全面爆發。
之后,浙江海納進入重組清算程序。2007年9月14日,法院正式受理了有關浙江海納破產重整的申請。10月24日召開的浙江海納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中,各債權人就重整計劃草案進行了表決,結果以12家同意、1家不同意、2家棄權通過了重整計劃。
據悉,此次案件重整核心內容是:為避免破產清算,浙江海納的實際大股東大地公司以浙江海納資產價值11072.87萬元為基數提供等值現金,用于清償債權人。債權人債權本金獲得25.35%的清償,于重整計劃裁定批準之日起三十自然日內以現金方式一次性清償,債權人免除浙江海納剩余本金和全部利息債權及其他債權。大地公司代償后,形成對浙江海納9845.61萬元新的債權。
名詞解釋
重整制度
重整是指對已具有破產原因或有破產原因之虞而有再生希望的債務人實施的旨在挽救其生存的積極程序。重整制度在性質上,具有破產法與企業法相結合,私權本位與社會本位相調和、程序法與實體法相融合、多種法律事實與法律效果相聚合的特性。
重整制度是一種積極的拯救制度,符合現代破產法律制度的最高目標,一方面既能保護債權人,使普通債權人得到公平受償,同時盡量創造條件,使有復興希望的債務人從絕境中解脫獲得重生。它以拯救處于困境中的企業為目標,堅持把社會利益置于首位的價值取向,通過調整債權人、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人的重整企業中的利益關系,使得重整企業繼續運營,防止企業連鎖破產和由此帶來的社會震蕩,而且通常也使債權人獲得高于破產清算所得到的清償額。
現代重整制度的誕生和成長,開辟了在公平清理債務的前提下實現困境企業再建和復興的途徑,從而更新了破產法的觀念和結構,與破產清算、和解一起構成現代破產制度的三大基石。
法規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七十條 債務人或者債權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進行重整。
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第七十一條 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重整申請符合本法規定的,應當裁定債務人重整,并予以公告。
第七十二條 自人民法院裁定債務人重整之日起至重整程序終止,為重整期間。
第七十三條 在重整期間,經債務人申請,人民法院批準,債務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監督下自行管理財產和營業事務。
有前款規定情形的,依照本法規定已接管債務人財產和營業事務的管理人應當向債務人移交財產和營業事務,本法規定的管理人的職權由債務人行使。
第七十九條 債務人或者管理人應當自人民法院裁定債務人重整之日起六個月內,同時向人民法院和債權人會議提交重整計劃草案。
前款規定的期限屆滿,經債務人或者管理人請求,有正當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延期三個月。
債務人或者管理人未按期提出重整計劃草案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債務人破產。
第八十條 債務人自行管理財產和營業事務的,由債務人制作重整計劃草案。
管理人負責管理財產和營業事務的,由管理人制作重整計劃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