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貿易 |
|
|
法律人會診三鹿奶粉事件 |
作者:石家莊律師趙麗娜錄入
出處:法律顧問網·涉外11chelsea.com
時間:2008/11/17 10:30:00 |
三鹿奶粉事件首先是一個災難,其次才是一個法律事件
廣告中,牛奶香醇白凈,散發誘人香味;包裝上,“國家免檢產品”的標識醒目。一切都令細心和挑剔的母親放心,可是當母親們買回這些奶粉喂孩子時,她們根本想象不到,自己在給孩子服毒! 數以萬計的嬰幼兒由于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患上了雙腎多發性結石、輸尿管結石等嬰兒罕見病癥,問題奶粉不僅有三鹿,還包括像雀巢、蒙牛、伊利等國內外知名品牌。截至10月15日,全國因食用問題奶粉住院治療的嬰幼兒還有5824名,其中較重癥狀患兒6名;累計已康復出院4萬多名。 面對這種受害人眾多、影響面廣大的大規模侵權事件,法律如何應對?誰該為事件負責?中國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如何建設? 政府該不該“兜”下來 事件發生后,國家決定對患兒實行免費診治,待事故責任查明后,醫療救治費用由相關責任主體按法律法規賠償。 “三鹿奶粉事件首先是一個災難,其次是一個法律事件。”北京一律師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在面對災難的時候,當自己的國民遭遇災難的時候,需要把事情扛下來。這是一個國家應該承擔的政治倫理責任。”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利明對此觀點持有保留的肯定:“我們現在都是采取政府‘兜’起來的方式,政府來管。這有一定的好處,確實可以非常有效率地解決這樣復雜的、涉及到如此人數眾多的問題,保證不會引發更大的社會矛盾,對社會穩定也可能是有好處的。但是都由政府‘兜’起來恐怕不是個辦法,政府拿了納稅人的錢最后為企業的不法行為買單,理論上行不行得通還需要探討。” 法學博士姚海放則建議換個角度考慮政府買單的合法性,他說,每年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是有預備費的,專門用于應對突發事件或者用于救濟。對三鹿奶粉事件,如果政府認為有必要對患者進行救助,就可以納入到這個費用里,人大通過之后,預算就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了。 另有專家認為,三鹿奶粉事件作為一個突發性社會事件,由于因果關系證明的困難,如果作為大規模的訴訟,讓法院受理和審判,最終的結果是消費者得不到法律的保護。相反采取傳統的模式,政府出面,恰恰使許多沒有舉證能力或者無法證明因果關系的潛在的受害人得到救濟。 企業的錢不夠賠怎么辦 今年5月1日,五個多月大的甘肅籍嬰兒移凱旋在甘肅省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閉上了雙眼。在官方統計中,他是全國第一個因食用三鹿奶粉死亡的孩子。10月13日,他的父母向法院起訴,要求三鹿集團賠償各種費用高達100萬元。這只是整個事件的一起案件,由于受害者人數眾多,整個事件的賠償數額可能是一個天文數字,遠遠超出三鹿公司的資產,必然引發一個企業破產后,受害人的損失如何彌補的問題。 有人認為,由于此次事件不是政府的行為直接造成的,直接的責任人是不良企業,所以受害者的損失不屬于國家賠償的范圍,受害者不能依據國家賠償法提起訴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新寶承認,雖然政府買單有許多理由,包括這次美國投7000億救市和我們政府先扛起來有異曲同工之妙,讓這個社會相對穩定,大家不要鬧事。政府發表了專門的公告,先買單之后是要找企業追償的。但是,如果企業破產了,追償比較困難。政府不可能把最后買單的錢全部收回來,還是要納稅人掏很多的錢。 不同企業之間如何分配責任 國家質檢總局在9月中旬的檢查顯示,全國共有109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生產了491批次嬰幼兒奶粉進行了檢驗,其中22家企業69批次檢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由此引發的另一種情況是,如果一個嬰兒吃了幾種奶粉,或者查不出腎結石到底是哪種奶粉造成的,應該哪家企業賠?賠多少? 王利明表示,可以借鑒美國的市場份額理論來解決問題。據了解,市場份額理論得到司法承認是在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美國DES案。DES是由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批準于1941年投放市場的一種保胎藥,但是孕婦服用這種藥后,如果其所生育的孩子為女性,女兒極有可能得一種陰道癌癥。在訴訟中,因為當時有多家制藥廠生產DES,受害的婦女及其母親都無法確定到底是服用了哪家制藥廠生產的DES。 美國加州最高法院判決,如果在類似于DES的案件中,原告雖不能確認具體的生產者,但可確認生產同類產品的生產者,則這些生產者都被確定為被告。根據市場份額責任理論,這些被告應根據他的產品各自占有的市場份額承擔賠償責任。在DES訴訟案中,埃利·利來公司與另外五六家制藥廠當時占有90%的DES市場份額,它們對由此產生的損害賠償依各自的市場份額承擔責任。 張新寶則認為,該理論在三鹿奶粉案件中適用的余地比較小。嬰幼兒經常換奶粉容易拉肚子,一個嬰幼兒不斷換奶粉的可能性比較小。 企業高管還負民事賠償責任嗎 公安機關通過對三鹿集團嬰幼兒奶粉污染事件的深入調查,依法決定對三鹿集團原董事長、總經理田文華刑事拘留。有人質疑,企業高管雖然被追究刑事責任,而且根據法律只能以公司資產賠償受害人,但是這些高管明明知道有危害存在還隱瞞真相生產,公司破產了,受害人拿不到賠償,拿著巨額薪水的高管一點不賠償,不合理,是不是應該在侵權法中規定企業高管在明知有可能生產有害產品的情況下和企業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張新寶對此表示,這是比較難的一個問題,在有些國家是可以做到的,這取決于一個國家的法人制度的構造的本質。根據我們國家目前的法律,追究高管在行使職務過程中,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和企業一起來承擔賠償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區別了雇員和高管的責任。對于雇員的故意和重大過失導致損害,其應該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對高管沒有這種規定。三鹿奶粉事件是我們遇到新的情況,是不是可以突破我們關于法人本質的學說,需要進一步考慮。 銷售者負責“冤不冤” 我國法律規定,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這意味著,毒奶粉的受害人可以向自己購買奶粉的超市等銷售人索賠。 對此,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周澤認為,在法律上,銷售企業要和生產者承擔連帶的賠償責任,這是不是合理和科學,從三鹿奶粉事件中來看是值得思考的。超市銷售的都是完全符合一個標準的產品,要求它去承擔這個責任,是不是合理需要考慮。 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林旭霞也認為,產品質量法第41條和第42條分別規定了生產者的無過錯責任和銷售者的過錯責任。生產者的責任是無過錯,而銷售者是過錯責任,但是民法通則第122條的規定,生產者、制造者和銷售者不一定都是無過錯責任,在法律適用上產生了一些困難。而且,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生產者、銷售者之間的責任形態究竟是連帶責任還是其他的,這也是個難題。 林旭霞建議,可以統一規定產品責任的歸責原則,不管是生產者還是銷售者是不是可以統一規定無過錯責任的原則。是不是可以賦予受害人可以選擇的請求權。受害人可以自主選擇一般的侵權責任和特殊的侵權責任起訴,給當事人更加靈活的空間,有利于受害人的訴訟,張新寶對此解釋說,多數國家法律規定生產者承擔責任,我們國家在產品質量法制定的時候考慮到受害人訴訟的便利,規定了兩種情況,在銷售者有過錯的時候承擔最終責任。如果沒有過錯,先把責任攬下來,之后向生產者追償。這兩種情況我認為是好的,在目前挑不出太多的毛病來。奶粉的銷售者單獨承擔責任沒有法律依據。 三鹿該被一棍子打死嗎 據報道,三鹿集團及下屬企業擁有近萬名職工,在三鹿整個產業鏈方面就業的人員逾3萬人。知情人士推測,此次若三鹿集團破產,波及全國的人員將逾35萬人。 “面對這種重大的事件,涉及到相關企業,我們一方面要追究他的責任,另一方面要維護他的權利。不能一棍子把三鹿企業打死。”大成律師事務所主任錢衛清提出對加害企業權利的維護問題。 錢衛清說,現在我們有一種傾向,一旦發生某一個事件之后,沒有很好地分析他的法律責任,一棍子把他打死,在短期內把企業搞垮搞死,最終有可能會平息社會怨恨,但是損害了企業的利益,這些企業面臨著下崗、破產等一系列問題。我的觀點是,我們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對這些企業的合法的權利,包括品牌、商標、無形資產,應該嚴格遵循法律規定,讓企業合理地承擔相應的責任,避免執法風暴,加劇社會矛盾。 姚海放也認為,政府要考慮到社會穩定問題,把企業打死了,奶農的利益怎么保護?不能出了這個事情大家都改喝豆漿。我們把三鹿打倒了之后,現在嬰幼兒奶粉里有一半人繼續用國產品牌,有一半人轉向外國產品。伊利、蒙牛是當地的納稅大戶,把企業打垮了對政府沒有任何的好處。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
上一篇:企業重組與清算的所得稅處理辦法
下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全文)
|
|
在線咨詢 |
|
聯系我們 |
電話:13930139603 13651281807
QQ號:373036737
郵箱:373036737@qq.com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