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報報道 2月14日,第十四次中歐領導人在京會晤。會晤期間,就多方關注的中國救助歐洲的議題,中國仍未給出明確答案,但中歐雙方在雙邊經貿領域達成了多項合作共識。專家認為,中國直接購買歐洲債券的可能性較小,更可能的援助方式是以貿易和投資的方式向歐洲輸入資金、提供就業機會。而從雙方公布的新聞公報來看,中國似乎也更傾向于后者。
第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2月14日在北京舉行。
會晤期間,中歐雙方雖未就中國救助歐洲議題達成共識,但中歐雙方卻就雙邊經貿問題達成了多項合作共識。
會后的聯合新聞公報稱,中歐歡迎雙方企業加強貿易和雙邊投資。雙方領導人同意建立一項內容豐富的中歐投資協定,以促進和便利相互投資。
專家分析稱,從雙方公布的聯合新聞公報來看,中國似乎也更傾向于通過貿易及投資的方式來援助歐洲。
中國將加大援歐力度
此次中歐峰會最吸引眼球的無疑是中國救助歐洲的問題。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2月初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談時曾表示,中國正在考慮通過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等渠道參與解決歐債問題。
猜測隨之而來:中國是否會在此次中歐領導人峰會上指明中國救助歐洲的路徑?目前來看,中國救助歐洲的具體手段仍未明朗。
不過,溫家寶在14日會后表示,中方對歐元和歐洲經濟抱有信心,支持歐盟加強財政紀律,希望歐方繼續傳遞明確有力的積極信號,“中國已經做好加大參與解決歐債力度的準備。”
商務部研究院歐洲所專家姚鈴對本報記者表示,歐方此前希望中國更多地參與到援歐行動中,除了在進口和投資方面的支持,還希望中國能在金融方面有所行動。
學界普遍認為,中國援歐較合理的方法是通過風險較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因為這有助于提升中國在IMF的影響力。
而EFSF和ESM由于沒有第三方牽頭、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所以隱含的風險較大。“中國參與援歐的具體形式仍不明確,不一定是現金形式,也有可能是入股方式。”姚鈴說。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也認為:“中國直接購買歐洲債券援歐的可能性比較小,更可行的援助方式是以貿易和投資的方式向歐洲輸入資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而從雙方公布的新聞公報來看,中國似乎也更傾向于通過貿易及投資的方式來援助歐洲。”
掃除貿易投資障礙
盡管經貿合作可能是中國參與解決歐債問題的最佳選擇,但隨著中歐雙方經貿彼此依存度越來越高,經貿摩擦很可能讓這一援助渠道受阻。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歐盟至少對中國輸歐商品提出20起涉及產品安全、貿易救濟的案件;同年,歐盟對華直接投資下降了3.65%。
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如何避免經貿領域的兩敗俱傷自然成為目前中歐關系的重中之重。
新聞公報稱,中歐雙方認識到繼續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的重要性,并歡迎中歐企業加強貿易和雙邊投資。
在此次峰會后,中歐雙方同意“將盡快開啟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稱,雙邊協議將包括所有投資相關的問題,為投資合作奠定法律基礎。
“雙方企業都想在市場準入方面獲得更公平的待遇,但以前的投資保護協定在自由化和市場準入方面沒有太多涉及。”姚鈴說。
此外,根據新聞公報,雙方還決定盡早召開中歐高技術貿易工作組首次會議,以促進雙邊高技術貿易;繼續積極推動開展中歐知識產權合作項目(三期);雙方還強調就標準、政府采購和補貼等問題開展對話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還有,新聞公報提到“雙方領導人強調迅速全面解決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具有特殊重要意義”。這意味著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將首次出現在正式的文件當中。
不過姚鈴表示,如果歐洲經濟復蘇的時間過長,貿易保護主義仍將不可避免。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