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中,當作為原告的出賣人訴請作為被告的買受人支付貨款時,買受人常常以貨物存在產(chǎn)品質量問題進行抗辯,以達到減少給付貨款、抵消訴訟請求的目的。針對這一審判中的普遍現(xiàn)象,我院總結在審理這類糾紛中積極的審判經(jīng)驗,提煉出在審理此案糾紛中應把握的審理方法和審理重點,并作為我院今年法官業(yè)務培訓的內容之一,于近期召開法官會議,組織審判人員進行了集中學習和培訓。我院總結的幾個審理要點為:
一、如何就當事人提出的質量鑒定申請依職權進行審查并組織鑒定
當事人為了證明提出的貨物質量異議,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可能會隨時隨意向法院申請質量鑒定,是否決定啟動鑒定程序,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提出鑒定申請的期限及相關義務。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同時鑒定申請方應當預交鑒定費和提供相關的鑒定材料。
2、買賣合同是否約定驗收質量異議期限。有約定的從約定,沒有約定的,根據(jù)《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guī)定,買受人應當在發(fā)現(xiàn)或者應當發(fā)現(xiàn)標的物的數(shù)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合理期限內通知出賣人。買受人在合理期限內未通知或者自標的物收到之日起兩年內未通知出賣人的,視為標的物的數(shù)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但對標的物有質量保證期的,適用質量保證期,不適用該兩年的規(guī)定。
3、是否有支持異議的證據(jù)材料?串斒氯颂岢鲐浳镔|量問題是簡單地陳述質量異議理由,還是已經(jīng)提供相當?shù)淖C據(jù)材料。對提供了證據(jù)材料的,法官可經(jīng)審查判斷并在一定程度上初步認定質量異議是否存有事實根據(jù)。
4、鑒定結論是否是審理案件必要的證據(jù)。審判結果并不一定完全依賴于鑒定結論,法官可以組織雙方當事人到現(xiàn)場對質核查,或者由雙方當事人自行檢查并詳細列舉質量問題或質量現(xiàn)象清單。這樣既可節(jié)約訴訟成本,又可使雙方當事人清楚地了解質量問題的狀況,有利于促成當事人雙方進行和解,通過維修、更換或者降價、賠償損失的方法解決雙方的爭議。
總之貨物質量鑒定程序不應輕易啟動,整體上可圍繞上述四個方面進行審查,凡是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出鑒定申請,且在雙方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定的質量異議期限內,初步證明存在某些方面質量問題的事實,同時鑒定是解決當事人雙方訟爭的必要證據(jù),符合以上情況的,可考慮啟動鑒定程序。
二、如何區(qū)別買賣合同糾紛的反訴請求和反駁理由
買賣合同案件的被告在庭前答辯期間或者庭審之中提出的抗辯理由往往涉及多個方面,諸如出售方交付貨物數(shù)量、品種不符,貨物質量有瑕疵,合同義務的履行方式不符等,以此達到反駁或者抵消原告訴訟請求的目的。所以,就常常存在反訴與反駁的區(qū)別問題。反訴是本訴被告基于同一案件事實或者法律關系提出新的訴訟請求,例如針對原告履約不全或者未實際履行合同的違約行為,要求原告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以及賠償?shù)冗`約責任或者主張買賣合同無效、撤消、終結合同、恢復合同履行前的狀態(tài)。而反駁是被告針對原告訴請主張陳述其意見和理由,以達到反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使其敗訴而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手段。在買賣合同中被告往往指出原告沒有按照雙方合同約定的主要要素條款履行其應當實際、完全履行的合同義務,導致原告主張給付貨款的條件不能成就,應適當?shù)販p少貨物價金、免除被告違約責任。因此反訴和反駁的重要區(qū)別是,反訴是本訴被告以明確形式請求法院判令本訴原告承擔買賣合同的民事責任,目的在于以其訴請與原告的訴請相互抵消,是兩個訴訟合并方式的吞并抵消;反駁是被告要求在同一訴訟內部,通過合同雙方買賣合同責任的竟合,來達到被告減輕合同對等責任的目的。也就是說,反訴屬于請求權,反駁屬于抗辯權。反訴是獨立存在不受本訴影響的,向本訴原告提出了相互關聯(lián)的訴訟請求。反駁是依存于本訴,圍繞原告的訴訟請求而展開論證。反駁與原告的訴訟請求互相排斥,二者不能同時共存。反訴與本訴則的訴訟請求可相互同時成立,然后再發(fā)生吞并或者抵消。所以法官在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時,主觀上要有警覺意識,隨時注意當事人僅是闡明反駁的的觀點理由,還是已經(jīng)提出反訴請求,同時引導當事人舉證、質證,合理地分配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三、如何判斷當事人是請求違約賠償責任還是產(chǎn)品瑕疵擔保責任及二者是否存在竟合狀態(tài)
我國《產(chǎn)品質量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銷售者如果提供的產(chǎn)品不具備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不符合注明產(chǎn)品標準的,不符合實物表明的質量標準的,銷售者承擔修理、更換、退貨的責任,造成損失的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同時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guī)定,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受損害方根據(jù)標的的性質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所以存在合同義務履行不全與買賣合同產(chǎn)品瑕疵擔保責任如何協(xié)調的問題。我國《產(chǎn)品質量法》作為特別法規(guī)定了產(chǎn)品瑕疵擔保責任制度,《合同法》將其與合同不履行的違約責任竟合。因此在審理原告提出更換、退貨訴訟請求,同時又要求被告承擔因其違約導致原告損失的賠償責任時,應當注意平衡和協(xié)調這種責任竟合狀態(tài),避免重復支持這兩項訴訟請求。同時還要注意與產(chǎn)品質量缺陷造成的侵權損害賠償相區(qū)別。 四、如何處理違約與同時履行抗辯的問題
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的主要是嚴格責任原則,即無過錯原則。所以在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時,首先應當根據(jù)雙方合同約定的條款內容和該類合同本身特有的性質,判斷和區(qū)分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通常情況下為出售方交付貨物轉移貨物所有權和收取貨款,買受方給付貨款并接受貨物。但是涉及某些產(chǎn)品的買賣合同,雙方還約定諸如承攬義務、安裝、維修義務、產(chǎn)品使用技術指導義務等內容。這種義務的實際履行直接影響到買受方的合同目的能否有效地實現(xiàn)。實踐中,買受方經(jīng)常以出售方?jīng)]有及時、實際地履行承攬、安裝、維修、產(chǎn)品使用技術指導義務,作為拒絕給付貨款的抗辯理由。處理這些問題,首先要判斷供貨方的主合同義務是否履行,合同次要義務尚未履行不能作為買受方拒絕付款的抗辯理由。否則,不僅不利于維護商事合同的安全和穩(wěn)定,同時有可能助長當事人惡意履行合同的傾向。要注意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包括由同一雙務合同互負債務、雙方互負債務已屆清償期、對方未履行債務、對方的對待履行是可能履行。如果法律或合同規(guī)定一方負有先行履行的義務,或雙方所負的義務無牽連性或對價關系,或依誠實信用原則不適用同時履行抗辯,不能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 來源:成都高新區(qū)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