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定邦解讀“有毒資產”侵蝕銀行全過程
在全球金融海嘯的節點上訪問對香港-內地金融圈有深刻理解的專家,梁定邦無疑是最佳人選之一。
梁定邦位于香港金鐘的辦公室被周邊的裝修鋸齒聲包圍了。他小心翼翼地帶著客人繞道而行,一米九以上的身板挺得筆直,說話溫和而周到。
這位擁有香港證監會前主席、中國證監會前首席顧問、中國銀行獨立董事等頭銜的金融專家,最樂意接受的稱謂是資深大律師。每天代理的案件讓他始終處于與金融時事息息相關的前沿。梁定邦同時也是本報“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研究連續三年的學術委員,他對銀行運營鏈條寄生的種種弊端的洞識,以及抽絲剝繭的純熟手法,猶如剖解一個冗長而精彩的案子。
次貸之源:銀行長債被拖下水
《21世紀》:請你從全球的角度談談次貸問題,大銀行是如何深陷其中的?
梁定邦:次貸的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原來的銀行監管沒有到位!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銀行資產證券化這個問題,是原來銀行該做的東西沒有做。你可以看到,如果沒有資產證券化,能夠貸款的機構是兩種人:一種是銀行;另一種就是在國外的貸款公司(money lender),這種公司在中國有一點點,但可能不合法,但在國外合法。
在香港也有這種貸款公司(money lender),但它不能吸收存款。能收存款的公司,是在1930年經歷了美國的金融風暴之后,都有比較嚴格的監管。而且在1930年代之后,美國有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其他國家也有了所謂的風險監管(Potential Revelation),但是這種風險監管只集中在能收存款的銀行。之后,1988年的《巴塞爾協議》要求接受存款的銀行必須要有一定的準備金。但只要監管不力,就會出現問題!
監管比較嚴格的時候,問題出現率不會很高。因為每一間銀行的風險權重是資產本身,必須要衡量每一筆資產的風險,你可以做得好或者差,但會計標準越來越嚴格,所以迫使那些接受存款的機構本身來衡量每貸一筆錢的風險。所謂的貸款價值比(LTV)是70%左右,也就是說,我如果借70塊錢給你,你的東西必須值100塊錢,這樣剩下的30%我還可以回收。除此之外,銀行就是看你能不能還款,銀行是按照這個方式做的。
但當資產證券化出現之后,銀行就開始稍微放松了。那些所謂非接受存款機構的貸款,也認為無所謂,打包賣出去。我今天借100個,我就100個賣出去!所以那種Money Lender 本身的資本金是不高的,這是第一個問題。
因為資產證券化,那些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來做這些打包的買賣就有了更多種的花樣,比如可以把這些打包的證券分成三個級別,其中評為AAA級的表示那些錢必定能拿回來。比如我有1000個物業,當時評估1個億,我現在貸出來的錢是7000萬,他付的錢我先拿,這樣風險就比較低,這樣評級公司就收兩方面的費用,設計費和評級費。
另外一個問題是,有一部分評不到AA或AAA的打包證券,就請一家保險公司給它保險,保險公司全部有AAA。
現在銀行一方面有很多儲蓄進來,但銀行儲蓄只有三條出路:一種是把它貸出去,但是現在的息差本身就很低了,很多大機構本身能夠不斷地舉債,比如像GE等大機構。這些大型基建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基本上都是長債,它們的短期負債相對少。通常人們看報表一般看Cash flow(現金流量),所以只要把今年需要付的錢壓到后年,這個機構今年的cash flow 就好了。大家都只關注那些機構的Income statement (損益表)和 Cash flow statement(現金流量表)有沒有賺錢,就是這種結構上的問題使銀行本身的資產管理變松懈了。松懈之后進來的錢,銀行也貸不出去,因為如果把這些錢拿去發展,回收時間太長。用于收購也不行,因為收購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經沒法再收購了,那么剩下的一大筆錢只能拿去投資!全球的大銀行都存在這個問題。
中國的銀行相對好。但有的國有銀行的股價相對其它銀行低,我們的債權比永遠不會超過60%,有40%的錢不敢放出去。為什么呢?其它行業也慢慢面臨這種問題,不敢放出去。三家大銀行的十大貸款占其全國貸款的80%,而且對象全部都是大型國有企業,不敢貸給民營企業。現在這些銀行只做兩種比較大的貸款,一是國有企業、大客戶;二是房貸。貸給民營企業的貸款相對少。
現在投國債比投其他債好,你看投國債的收益率差不多4%,一點風險沒有。國債還有一個好處是,人民幣相對于其它貨幣不斷升值。還有H股,H股是以港幣或美元算賬,所以美元賬是很好算的。
美國深陷“mark to market”
《21世紀》:如何看待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
梁定邦:有些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主要是前期虧,但以后虧不虧還不太知道。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儲備,投資股票做得很少,主要投資很少的公司債。香港金管局也做股票,但也做得很少。
你可以看看美國的情況,銀行本身必須要投資,就跟摩根士丹利、高盛這些投行去做,FDIC要求它們投資最高債務評級的東西。但買的東西是“有毒資產”。這些資產哪些有毒,哪些沒有毒,必須要慢慢地抽絲剝繭,慢慢地整理出來,非常辛苦。現在美國已經有公司去專門做這項業務了,這家公司是全美最大的一家產權保險公司(Title Insurance Company),它會把每一筆都能給你評估出來。產權保險最早在美國開始,而且做了100多年了。
此次危機是有征兆的。銀行監管包括會計標準進入mark to market(按市值計價)時代,我們的long-term investment(長期投資)不是mark to market的。因為我們的投資有個short-term loss,不過只要不賣掉就沒有這個損失,只要我們有能力承受。原來的情況是這樣的,但后來的會計準則變了,不管什么東西全部都不能等到最后。
歐洲銀行與美國銀行相比還是慢一點,它們長期擁有的東西不mark to market,必須進入fair value accounting(按公允價值計價),所謂按公允價值計價指的是,如果手上的資產已經有損壞,就必須以公允價值體現在報表里面。
問題是,美國沒有想清楚,market是什么?要是有一個market突然沒有了,How do you mark?You mark zero。那樣的話就必須要有market。我覺得現在的美國金融機構很可能是over mark。所以美國政府那個7000億美元,我估計不會有很多人賣給它。有人會認為這筆錢肯定用不完,保爾森只是認為沒有一大筆錢擺在那里不足以穩定市場,這是一種心理的問題。
現在美國在會計上已經陷入了自己的一個圈套,美國的一些參議員也這么認為。我覺得問題應該在中間,mark to market如果在一個正常的市場上來運作是可以的,但如果一個市場到了非正常狀態,這個模型已經沒有了,就不行了。
《21世紀》:美國證監會現在開始在監管和會計標準方面進行改革,香港也在改嗎?
梁定邦:沒有。美國證監會說你可以按公允價值計價、你也可以mark to model(按模型計價),但很多人早就已經mark to model了。現在內地的銀行都是mark to model,沒有進入美國那種瘋瘋癲癲的狀態。
現在全球的問題主要是美國金融機構本身,讓一大批沒有被監管的人來占領了市場,而且銀行本身又買了那些資產,保險公司也受牽連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教訓。但中國內地不會陷入這個問題,中國只要碰上金融、貸款、銀行賬戶的業務,必須有金融機構做監管。
“有毒資產”如何進入表內
《21世紀》:美國的銀行在這次金融海嘯中,大部分都是表外資產出現問題嗎?
梁定邦:其實表外資產出了問題之后,那些“有毒資產”就進入了表里。一般來說,表外資產出問題了,銀行就會把原來表內的資產賣掉一些,然后再從市場上買入一些金融工具,把原來的貸款甩掉!但是它們不知道,買進了更有毒的東西!銀行就更慘了。這就好比一個人,我給你吃一點排毒素以為新陳代謝會更好,但其實那個排毒素比原來的東西更毒。這些完全是一環接一環的。
《21世紀》:如果是表外資產,當期不放入整個營收里面,表面看這個銀行還是賺錢的?以后的會計準則會不會有一些調整,規定哪些資產必須放進表內呢?
梁定邦:我估計會計準則不會有很大的變化。mark to market可能會開始有點變化了,但不管表內表外,其實最后都不是主要問題。其實就是你把表內的一種資產去換另一種資產,永遠都是別人的資產,原來在表內的資產要做很多撥備,因為你清楚那是什么東西,你的審計人也非常執著,看得非常細。但如果是在市場上買的東西,全部都是A評級的,那時你的審計人就會說,你這些東西全都是A了,你沒有必要給它做任何撥備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按市場價,當市場好的時候就大家好,市場壞的時候馬上就死了。這是值得重大反思的。
美國倡導一種自由經濟體制,其實美國的經濟制度從經濟理論上說算是主流的,好壞我不給評價。我們用科學的、客觀的眼光去看待,不用任何的批判眼光。那套機器是沒有走歪的,后來為什么歪了呢?因為進入它的汽油是壞的,前面沒有問題的一部分能到最巔峰狀態,但由于中間加入的汽油壞了,后面就跟不上了,也就失敗了。美國的房價從最高峰時期掉了30%-40%,但還是不如現在mark zero的情況。
《21世紀》:此前美國房價跌了20%的時候,已經說到了不能再跌的地步了。
梁定邦:它可能還會再跌,因為銀行制度不靈了,經濟繼續衰退,可能會把原來問題進一步惡化。
買進美國國債:兩難之選
《21世紀》:美國的問題對亞洲國家的影響如何?對哪些國家、地區的影響較大?
梁定邦:一定大,每個國家和地區都大,不同的是,我們亞洲的經濟大部分是靠出口。美國現在的競爭已經放緩,人們不會買更多的東西,東西更貴了,美元本身兌其它貨幣也有一定的貶值。現在美國人的7000億美元,是不能用稅來做的,稅已經沒有了。現在布什政府一年的赤字是5000億美元,如果現在多發債,美元肯定會受更大的影響。他們主要通過發國債,你要是有盈余可以買回一些國債,克林頓政府當年有盈余的時候把一些長期國債買回來了,現在沒有了,每年幾千個億的赤字。
《21世紀》:中國現在應該買美國國債嗎?
梁定邦:不買美國國債不行,肯定要買。我們現在每年的外匯儲備增速較大,也沒有什么東西好買。中國還是出口經濟為主,下一波我們應該要拉動內需,宏觀調控可能就要放緩一點,這樣人民幣的壓力可能會好一點。
《21世紀》:明年內地經濟的增長預期可能會到9%左右?
梁定邦:對,如果我們能拉動內需,我們還是可以的,但是內需的結構問題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需要慎重處理。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