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結算制度的類型及相關知識
國際結算制度又稱國際結算體系,它是指各國之間結算債權債務關系的基本方法和總的原則。實行何種國際結算制度,取決于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及國際政治現狀。從資本主義發展過程看,曾經經歷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國際結算制度。
(一)自由的多邊國際結算制度
19世紀正處于資本主義自由貿易的鼎盛時期, 國際貿易 發展十分迅速,國際間的經濟、貿易交往日益增強。許多國家確立了金本位的貨幣制度,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黃金可以自由輸出人,國際間正常的支付與結算均以黃金作為結算的最后支付手段。由于各國貨幣之間的比價都是以各自的含金量為基礎,且由黃金輸送點自動調節,所以匯率能保持穩定。在這種條件下,推行自由的多邊國際結算制度有利于 國際貿易 的發展。實行自由的多邊國際結算制度必須以外匯自由買賣為前提,而外匯自由買賣又必須以貨幣穩定為條件。自由的多邊的國際結算制度必須包括下列內容:①外匯自由買賣;②資本自由輸出人;③黃金自由輸出人;④黃金外匯自由買賣市場的存在;⑤多邊的結算制度的存在。
但是,自由的多邊國際結算制度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沖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資本主義各國為了籌措戰爭所需的大量外匯,防止本國資本外逃,不得不對黃金、外匯支付采取限制性的措施。盡管在戰爭結束后,由于生產逐漸得到恢復,國際經濟關系也歸于正常,各國先后部分或全部恢復了金本位貨幣制度,但在此期間,各國仍然實行管制制度,大多數國家仍然采取某些措施來間接干預外匯交易以維持匯率的穩定。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爆發的貨幣信用危機沖擊著整個世界市場,使市場機制作用大為削弱,國際間關系陷于混亂。各國為了維護各自的經濟利益,一方面竭力向外轉嫁經濟危機,一方面阻止外國經濟危機對本國經濟的沖擊,于是紛紛恢復了不同形式的外匯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除了遠離戰爭而未受戰爭破壞的美國、瑞士之外,歐洲各國為了支付巨額的戰爭開支,都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整個西方的金融、外匯市場都陷于停滯狀態,管制的雙邊國際結算制度于是應運而生。
(二)管制的雙邊國際結算制度
管制的雙邊國際結算制度就是指兩國政府簽訂支付協定,開立清算帳戶集中抵消和清算兩國之間由于貿易和非貿易往來所發生的債權債務收支。在這種制度下,甲國對乙國的債權只能用來償還甲國對乙國的債務,而不能用此債權來抵償甲國對任何.第三國的債務。雙邊清算則由兩國的中央銀行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具體的做法是:由兩國的商業銀行或外匯銀行各自向本國的中央銀行收付本國貨幣,再由本國的中央銀行記入對方國家的結算帳戶。在記帳方式上,一般采用“先借后貸法”,即出口方銀行主動借記進口方銀行開立在該行的帳戶,然后再由進口方銀行貸記出口方銀行開立在該行的帳戶。為此,各方再設維持帳戶以核對對方寄來的帳單。
管制的、雙邊的國際結算制度是金本位制崩潰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加深,國際市場縮小,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以及實行外匯管制的產物。
在管制的、雙邊的結算制度下,由兩國簽訂支付協定,建立清算帳戶,兩國之間經濟和其他往來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通過指定銀行的結算帳戶集中抵消,而不必動黃金或外匯逐筆進行支付。在這種結算制度下,一國對另一國的債權不能用來抵償對第三國的債務,只能用來清償對方國家的債務。管制的、雙邊的國際結算制度的內容如下:
1)指定清算機構一般是由中央銀行或由中央銀行指定某一專業銀行負責清算兩國的債權債務。
2)建立清算機構簽訂雙邊支付協定的兩國在其銀行各自為對方開立一清算帳戶。當完成一筆進出口業務后,兩國銀行根據協定分別記帳,將一筆金額同時記人進口方的借方和出口方的貸方,在一定時期內集中抵消雙方的債權債務。而進出口方各自辦理結算的本國銀行,按照本幣與協定規定的清算貨幣的匯率收付本國貨幣。
3)規定清算范圍清算范圍主要包括國際收支中的貿易收支項目,也可以擴展到國際收支中的其他項目。凡未列人清算范圍的一切交易,均須用現匯支付。
4)確定結算貨幣結算貨幣分為記帳和支付貨幣。記帳貨幣是結算帳戶記帳時使用的貨幣,使用哪國貨幣由雙方協定。支付貨幣是具體辦理支付時使用的貨幣。在對進出口商具體收付時,一般是用本國貨幣收付。
5)商定清算差額波動幅度雙邊結算,一是要規定結算期限,二是要盡可能保持收支平衡。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清算帳戶總會出現差額。為了防止差額過大,一般要規定清算差額波動幅度,大約為其清算總額的5%~10%。
6)清算差額處理辦法對清算帳戶差額的處理,可以由債務國輸出商品抵償,也可以用黃金或外匯償還,經過雙方同意也可將差額轉入下一個結算期限的清算帳戶內。
7)確定清算匯率雙邊結算使用的匯率可以是官方匯率,也可以是市場匯率,雙方也可以另外規定一種匯率。
管制的、雙邊的國際結算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對外匯短缺的國家的外貿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為這種結算使貿易雙方不必逐筆支付外匯,可以節省大量外匯,從而避免因外匯不足影響對外貿易的順利進行。但是,在這種結算制度下,其結算余額不能用于購買第三國的產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第三國的貿易,不利于全球范圍內的貿易交流。同時,當兩國貿易不能均衡進行時,實際上是債權國被迫向債務國提供信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從50年代末期開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放松外匯管制,一些區域性經濟集團相繼成立,自由的、多邊的國際結算制度逐步恢復。但這種自由的、多邊的國際結算制度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的多邊結算制度是有區別的:①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般實行多邊結算;②不少發展中國家仍實行雙邊結算;③多邊結算只限于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經常項目;④多邊結算的地區性趨勢加強。
管制的雙邊結算制度的產生直接反映了西方世界經濟危機和貨幣信用危機的加劇。然而,這種國際結算制度的實行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其積極作用表現在:①緩和了西方國家因黃金外匯短缺而無法進行正常貿易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 國際貿易 的發展;②防止了不利的資本流出或流入,改善了各國的國際收支狀況;③節約了外匯黃金的使用,加速了資金的周轉;④節約了締約國之間的外匯資金的支出,促進了締約國之間的貿易發展。其消極作用表現為:①由于這種結算制度具有排他性,因此直接影響到與締約國以外的第三國開展貿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②造成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向不發達國家傾銷過剩產品。
(三)多元化混合型的國際結算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戰后初期,除美國外,西方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國際儲備普遍短缺,無力支付進口物資所需的外匯,同時也無法維持本國貨幣的穩定。到20世紀50年代后期,西方一些國家的經濟實力已經增強,足以與美國抗衡,于是對外匯管制有放松的趨勢。從1960年開始,聯邦德國與日本率先宣布貨幣自由兌換,英國也在1979年撤銷了殘存的一些外匯管制條例。而許多發展中國家為了發展民族經濟,減少黃金國際儲備的流失,則一直實行比較嚴格的外匯管制。因此,單純的管制的雙邊國際結算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多元化混合型的國際結算制度取代了單一的國際結算制度。在多元化混合型的國際結算制度下,既有西方國家間全球性的多邊結算,也有區域性的和集團性的多邊結算,此外還存在著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雙邊結算制度。由于管制的國際結算制度不利于全球性貿易的開展,因此當前推行的主要是全球性、區域性的多邊結算制度。多元化混合型的國際結算的主要特點包括:
1)有限的外匯兌換與程度不同的外匯管制并存,而以外匯自由兌換為主。
2)全球的自由的多邊結算制度、區域性的多邊結算制度和管制的雙邊結算制度并存,而以全球的和區域性的多邊結算為主。
隨著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市場的國際化的迅速發展,跨國公司的蓬勃興起,國際貿易結算制度將進一步向著多元化和自由化的多邊結算制度方向發展。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