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敢忘所自 許國璋
余于1930年暑假考入東吳大學附中初中三年級,有幸在班上隨吳獻書先生學英語,一年后升入高中,1932年和1933年兩年內又幸遇吳師,總計在東吳附中四年,三度受教于吳獻書師。
吳師,近代中國英語界教學界之大師,畢生著譯甚勤,教我們時,已近花甲,每周上課10多節,無倦容。每堂有作業,或令學生互改,或擅自自改,翌日發還。作文兩周一次,隔周批畢。改的不多而批語極詳,學子由為得益,先生~~長 期經驗,隨時指出學生易錯長錯于未錯之際,學得輕松愉快,學一年已知拼錯自加改正,到高二級,已知句子之通與不通。吳師教英語,重閱讀,尤重朗讀背誦,蓋 朗讀好壞,可知理解之深淺,朗讀而能背誦,即是活用之根本。今之教英語,今日教一句,明日即希望學生活用,大學生接觸語言尚不過一言半語,難怪造出之句, 形似英文而實為中文也。吳師視急于求成為教學之愚妄。猶憶在初三級時,師教分詞短語與關系從句,前后不過30分鐘,各舉三四例,曰:“今日教此二種句法,不必急于用它,以后多看多讀,自然就會。”自茲,多看多讀自成為我的座右銘。高二時,圣約翰撒學趙震先生來附中教英文,初生之犢,頗欲在教學中有所突破,用上海刊行的英文版《中國評論周報》為讀物,每周一冊,大16開,32頁,今之大學生,恐亦難勝任。我因開學遲到未選此課。自訂一份讀之,頗感其難,循吳師多看多讀之訓,持之以恒,大部分仍難以理解。日久,能解漸多,興味亦增,同學有難句,或來問我,偶有能解者,聊為應付,到學期末,困難似已不大,此自學之首次嘗試。
高中三年級時,吳師教“英國文學入門”,教材系吳師自編,商務出版,8開,約200頁,布面精本,邊頁甚寬,生詞、發音即注在同頁之右,詞義列在同頁下方。此書之最后一篇為“該撒大將本事”,采自《莎士比亞歷史劇故事始末》一書。史實極詳,不同于傳奇故事,教會人士并不熟知,而吳師獨選之。又吳師曾譯柏拉圖《理想國》,余1989年因講述“西方文化史”曾細讀之,深感譯意精到,遠勝今日之白話譯本,誠同儒也。
吳師講課從不細析文化,亦不多講時代背景。講文章,懂其能懂者,會之于心,略其東方學生一時不及懂者,這是學英語最快最可靠的途徑。當年受吳師之教育,何止百人,畢業后入大學,看英語原著決少困難,此可謂教學者之上策矣。吳師教我“該撒大將本事”(2萬字),不過兩星期,共6節。天寒腳凍,走步取暖,讀“本事”自娛,第一遍三小時,二遍二小時半,三遍二小時不到,三遍以后,稍懂大意,亦僅及任務梗概而已。我回憶,20歲以前僅僅其半,入大學,始大體懂得,然不讀詳注,仍多不解。英國人少時學莎劇,恐亦不過如此。是年大考,吳師即以“重述本事”命題,兩小時交卷。余奮筆疾書,思路甚快,無心造句而句子自至,蓋得益于多看多讀。
余于東吳附中畢業后,先入交大讀管理系,旋入清華外文系,1947年問學于牛津大學,1949年 歸國。今之人評議時人,軋言某曾留學,長英語。殊不知,人生學問,端賴大學畢業后四五十年的探索。探索不止,一得可期,留學與否,并不重要。此有賴于中學 時期基本功的培養與大學以后的博覽。余在中學,問吳師讀書之事,曰:閑書則柯南道爾,學問則羅素哲學。東吳附中于大學合用圖書館,余于館員善,終日涉獵, 亦不之禁,盡得兩氏之書,心甚喜之。羅素書不甚了了,記書名,出版年月而已。入清華,藏書極豐,借閱也便,一年所讀僅三四十種。及到牛津,晨聽講,晚間聽 學生會辯論,每周讀期刊二三種,讀書應考而已,未敢言博覽。真正讀書,實在歸國之后,訖今為止四十三年。就學問論,錢鐘書老師指引最多,吳師之教道,亦為 關鍵。余少年受教于吳獻書師,壯年問學于錢鐘書師,錢師導我,乃入哲學,吳師教我,始識英文,可謂幸矣。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